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看清问题/价格战“无底线” 恶性竞争无赢家

2025-08-20 05:02:4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两年来,中国汽车市场价格战逐渐白热化。今年5月,多家车企开启新一轮价格战,不仅老款车型降价,新车定价也显著下探。比亚迪再度宣布旗下王朝网、海洋网两大系列共22款智驾版车型参与限时促销活动,最高优惠5.3万元(人民币,下同)。

  紧随其后的是吉利银河推出全系限时补贴,星愿纯电小车以5.98万元起售,较原价直降近1万元。合资高端品牌凯迪拉克则打出“一口价”,2025款XT4全款一口价为15.99万-18.99万元,较官方指导价下降了6万-8万元左右。为抢夺市场,零跑、广汽埃安等一众车企纷纷跟进降价,全行业再一次陷入“以价换量”的价格战之中。

  实际上,2025年以来,汽车行业已经出现多轮车型降价。据不完全统计,仅2025年前4个月降价车型就超过60款,5月更是增至百余款,部分车型降幅超5万元,甚至仅需3万元就能提新车,“无底线的‘价格战’和盲目的技术‘狂飙’势必挤压企业合理的利润空间,进而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从长远来看对企业、对消费者都是不利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王侠此前在一论坛上直言,降价带来销量增长的同时,也导致行业利润进一步下探至4%以下的极低水平。

  更深层次的影响已蔓延至产业链各环节:零部件企业因订单波动面临产能过剩压力;价格战扭曲了消费者购车预期,“买涨不买跌”的心理让市场陷入恶性循环;处于产业链末端的经销商为维持经营,不得不削减服务投入──从减少员工培训到压缩售后维护,服务质量下滑正悄然侵蚀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此外,低价低质产品还会大幅消耗“中国制造”好不容易积攒的国际形象与口碑,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构成威胁。\大公报记者李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