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粤港澳青少年新疆行 跨越山海结友谊

2025-08-22 05:02: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粤港澳青少年新疆行”文体交流活动期间,香港青少年在戍边石上写下“中国一级棒”。\大公报记者郭涛摄

  8月16日至20日,“粤港澳青少年新疆行”文体交流活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展开。70名来自香港、澳门、广东的青少年,跨越山海奔赴祖国西北边疆,与新疆当地青年并肩同行,开启了一场浸润心灵的交流之旅。

  四地青少年先后走进喀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地,在兵团戍边的印记里触摸家国情怀,在援疆建设成果中感受发展脉动,在世界最长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前惊叹生态奇迹,更以足球为纽带,与新疆青少年同场竞技。这场跨越千里的相聚,不仅为四地青年搭建起深度交流的桥梁,更串联起深厚友谊,让跨地域的理解与互学落地生根。\大公报记者 郭 涛

  麦盖提县坐落于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南边缘。“你们脚下这片绿洲,十多年前还是流动的沙丘。”在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基地,防沙治沙中心负责人殷红海向到访的粤港澳青年讲述这片土地的变迁。

  见证治沙成果:绿洲来之不易

  麦盖提县三面被沙漠环绕,县域总面积90%都是沙漠。曾经每到季风时节,黄沙漫天、遮天蔽日。2012年起,当地打响治沙攻坚战:成百上千台工程机械推平沙丘,治沙人改良树苗品种,打深井、铺滴灌,给树木精准输送水和养分。如今,全县森林面积达120万亩,森林覆盖率超7.4%。望着这片来之不易的绿洲,澳门青年傅浩贤表示:“沙漠好玩,但现在我更喜欢绿色。知道种活一棵树这么难,才更懂这片绿洲多珍贵。”

  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吐古买提乡戍边文化基地,365个石头垒筑的飞机坦克模型与24个装甲车模型瞬间吸引了粤港澳青少年们的目光─它们正是全乡戍边人365天不间断、24小时不松懈守护边疆的生动象征。在基地,全国劳动模范吐尔地.吾斯曼讲述一家三代的守边故事:父亲坚守边境55载,他自1989年起巡边30余年,如今妻子与儿女也接过守边“接力棒”,将责任代代相传。

  聆听戍边故事:爱国背后是责任

  在喀什班超纪念馆,一场戍边故事分享会同样打动人心。龙吉克.卡德尔家族自20世纪30年代起,先后有23人成为边防军人,87人担任义务护边员。来自香港的梁耀轩表示:“每一代人都在默默奉献,这让我真正读懂了爱国背后沉甸甸的责任。”在草湖军垦第一犁馆,负责人任新农讲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十一团的奋斗历程。香港青年张安邦表示:“过去完全不了解军垦历史,现在真切感受到解放军的伟大。”

  此次交流活动中,足球联结起南海之滨与天山脚下的青少年。首场友谊赛新疆与香港青年球员4:4握手言和。“对方的球技真的很出色,这场比赛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实战经验。”来自香港的何泽铭表示。在深喀青少年足球基地,四地青年开启足球技能大比拼。活动尾声,大家用身体拼出“中国”二字,齐声高喊“我爱你中国”。当交流队伍来到“百年足球之乡”阿图什市的足球公园,四地青少年混合组队切磋球技。香港青年梁柏轩称赞当地球队“配合默契,充满活力”;来自深圳的张宸赫表示,阿图什的足球氛围让他震撼。“全市拥有377块足球场,平均每万人就有6块!”

  香港领队马文政表示,足球是青少年的“共同语言”,香港学生从新疆同学身上学到了乐观生活态度,此次交流更让球员见识到不同风格的竞技水平,有助于推动四地青少年足球水平共同提升。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