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小乔的福耀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网络图片
高考,如同一个巨大的分流器,将怀揣不同梦想的年轻人引向多元的未来。2025年关于选择的故事,远不止万鑫宇一人。
高考674分的河南考生小乔,与父母在多方深入了解后,选择了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尽管最初目标是浙江大学,但福耀“6位老师负责1名学生”的超高师生比、本硕博贯通培养、免费出国交流机会以及清晰的教育理念,最终打动了他们。“一所大学好不好得自己读了才知道。”面对外界议论,小乔心态坦然。其父亲则表示,学校的优质资源和培养模式对孩子未来极具吸引力。
云南少女走出深山 圆梦北大
与此同时,在云南云县的大山深处,18岁的张镜身穿雨衣,背着刚割好的牛草回家时,收到了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这名从小采茶看山长大的姑娘,以670分的高分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当时特别激动,一开始查不到成绩,以为网络卡了,往下拉才发现成绩被隐藏了,手都在抖。”张镜难掩激动。她的梦想是走出大山,在北大汲取知识养分,未来学成归来,反哺家乡。她的故事,是寒门学子凭借不懈奋斗改变命运、心怀家国的动人篇章。
从主动拥抱西湖、福耀等新型科研殿堂的高分考生,到走出深山的北大追梦少女,2025届高考生的选择,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当代青年前所未有的自主性与多样性。他们或为突破“卡脖子”技术而精准择校,或因独特培养模式而倾心新型大学,或靠坚韧不拔走出大山改变命运。他们的故事,不仅关乎个人奋斗与选择,也预示着中国高等教育生态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传统与新兴并存,综合性与专精化各展所长,为不同志向、不同背景的顶尖人才提供绽放的舞台。
未来,属于这些敢于追梦、理性选择、本领过硬的年轻人,也属于那些勇于创新、特色鲜明、致力育才的新型大学力量。中国教育的多元化图景,正徐徐展开。\大公报记者韩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