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人才培养/动漫搞得活 需懂艺术又懂技术复合型人才

2025-08-23 05:02:4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杭州的中南卡通展厅,《天眼》《乐比悠悠》等经典的动画海报悬挂墙上,仿佛把人带回童年时光。作为内地原创动漫的代表企业之一,中南卡通不仅推出了多部长寿品牌动画,也在AI加入动画制作如火如荼的当下,直接面临如何培育新一代动漫人才的瓶颈。中南卡通副总经理沈杰(左圆图)感慨地表示:“即使在AI时代,动漫的制作仍然对人才有高度要求。一个角色是否生动,是否打动人心,最终还是要靠人的艺术修养去做感性判断。”

  沈杰告诉记者,即便AI工具能够加快某些环节,绘画功底仍然是不可替代的。“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动画师,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美术功底。人体的肌肉骨骼、动态的准确把握,都需要长期训练。比如画一匹马的尾巴,真正柔软飘动的感觉,如果不了解原理,很容易画成像钢丝球一样僵硬。”他坦言,真正成熟的原画人才往往需要经过十几二十年的积累,很多人到三十岁之后才真正成熟。这也是全球动画产业的共性。

  在AI技术与动漫产业不断交融的今天,动画人才也需要更综合的素质。沈杰说,中南卡通在杭州的团队约有300人,其中不少人都有跨界能力,既懂建模,也能写简单代码;既能参与二维创作,也能适应三维制作。他认为,未来的行业竞争,核心在于谁能培养出既懂艺术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如果只是单一技能,很快就会被淘汰。未来的动画师,既要能画,也要能用代码去驱动效果。”

  在与“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浙江行”采访团的交流中,纳艺思文化总经理邵玲(右圆图)则从另一角度谈到年轻创作者的困惑。她留意到,很多艺术学子常担心作品缺乏差异化。“大家可能觉得唱歌、画画、写作,好像谁都能做,但真正难的是如何形成自己的风格并坚持。”

  发挥香港展览艺术交流优势

  邵玲寄语香港学子:“保持持续创作,坚持个人风格,这是你们最宝贵的力量。”在她看来,作品不仅是个人表达的窗口,也是社交的纽带:“当你能展现创意的灵魂,别人会先尊重你是创作者,再尊重你长期的坚持。”邵玲也提醒,不必局限于单一路径。香港拥有丰富的展览与艺术交流机会,同时内地市场同样能提供广阔空间。\大公报实习记者曹逸琳、冯一笑、麦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