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8月23日,内地就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公开征求意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图为电商主播在海口消博会期间直播带货,吸引民众观看。\中新社
国家发改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联合起草的《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下称《行为规则》),于23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期1个月。
《行为规则》明确了平台经济领域低价倾销、价格串通、哄抬价格等行为认定标准,并对消费者反响较大的“大数据杀熟”等问题画下红线:没有正当理由,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大公报记者 任芳颉北京报道
《行为规则》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引导经营者依法自主定价;二是明确经营者价格标示要求;三是规范经营者价格竞争行为;四是构建协同共治机制。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行为规则》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并重,事前引导和事中事后监管相结合,根据现行法律法规规定,保持监管制度的稳定性,着力规范价格行为、推动公开透明、增强各方协同,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受访专家表示,在法治化轨道上加强平台价格行为监管,中国正迈出关键一步。此举将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平台经济发展由“扩规模”转向“优质量”。《行为规则》拟从多方面构建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的治理框架,首要强调“经营者自主定价”。
重申“明码标价” 杜绝优惠陷阱
文件鼓励平台经营者、平台内经营者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惠及广大消费者,并合法获得利润。但针对部分平台经营者通过限制流量等技术手段干预平台内经营者交易价格的问题,《行为规则》提出禁止性规定。
在规范经营者价格标示行为方面,《行为规则》重申了“明码标价”要求。
如针对各平台广泛实施的价格促销行为,《行为规则》要求“以方便消费者认知的方式标明促销价格或者价格促销规则”,防止出现虚构原价、优惠陷阱等乱象,令促销变成“数字游戏”。聚焦消费者知情权,《行为规则》亦对补贴、预估价格等作出明确标示、预先告知等方面的规定。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绿色产业(数字社会)处处长于凤霞认为,健全平台价格标示规则,能够以多维度的公开公示破解信息不对称。而标准化的价格公示机制,将有效解决以往价格规则碎片化、不透明等问题。
针对平台经济领域存在的无序竞争现象,《行为规则》力图通过规范价格竞争行为,促进良性竞争。《行为规则》明确了平台经济领域低价倾销、价格串通、哄抬价格等行为认定标准,并对消费者反响较大的“大数据杀熟”等问题画下红线:没有正当理由,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
提出豁免条款 推动创新进步
与此同时,《行为规则》提出豁免条款:平台经营者的商业模式係对用户长期免费的,且有利于推动创新进步、有利于提升经营者和消费者长远福利的,可以不认定为违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杨东指出,这意味着平台经济领域一些长期免费提供的服务,不会受到影响。
全国工商联执委、91科技集团董事长许泽玮对《大公报》表示,《行为规则》聚焦大数据定价、低价倾销、价格诚信等核心领域,不仅回应了社会对“大数据杀熟”“算法共谋”等问题的关切,更体现了监管层面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决心,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刘志成认为,新规有助构建更加完善的平台生态,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