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博士后郭寒冰对《大公报》表示,香港智慧海关建设通过规则互认、技术主权、生态协同三重维度,构建起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的跨境监管范式。
郭寒冰提到,香港依托“一国两制”优势,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更有突破性的“一单两报”系统于2025年全面落地,企业通过内地“单一窗口”提交的数据可实时加密推送至香港系统,这种“一次录入、双向共用”的设计,使粤港澳大湾区74个内地清关点与香港13个节点无缝衔接。
郭寒冰认为,香港的优势还在于技术主权的积累。其自主研发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小慧”覆盖8大枢纽,货物申报准确率达92%;车底智能机械人通过扫描影像对比数据库,精准识别走私藏匿点。在风险管理领域,香港采用本地化区块链技术验证跨境贸易文件,还能避免数据洩露风险。
技术创新方面,香港也有相关经验。“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将香港机场功能前置,降低物流成本。在国际层面,香港主导的亚太区海关验证平台利用区块链实现电子原产地证实时核验,降低货物关税成本。郭寒冰认为,未来海关竞争的本质是数字治理能力的竞争。“通过香港这个节点,智慧海关建设将有助于推动全球贸易规则重构,为中国参与数字经济治理提供更具可操作性的创新范式。”\大公报记者朱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