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936年夏秋间,杨虎城在三原县靖国花园召集部队军官作秘密讲话,表示坚决抗日。
“杨虎城将军当年主政陕西后,便开始修水利,办教育,造福桑梓。”原西安事变研究会会长、杨虎城将军嫡孙杨瀚告诉记者,杨虎城一生忧国忧民,特别是在关乎国家兴衰存亡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从来都是旗帜鲜明,敢于担当。
杨虎城1893年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从1911年投身辛亥革命起,就开始了救国救民的探索。“‘九一八’事变后第5天,杨虎城公开发表《杨虎城泣告全国书》,要求同仇敌忾一致抗日。这也是当时国民党中首位发出抗日要求的高级将领。”
“为民族国家一掷”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侵略,1932年年初,心急如焚的杨虎城派人到天津,找陕西同乡、大公报主编张季鸾,希望能了解到蒋介石对于抗日的真实态度,然而结果让他很失望。“1933年,日军占领热河,杨虎城主动到石家庄去见蒋介石,但蒋介石却给满腔抗日热情的杨虎城迎头浇了一盆凉水。”1933年9月18日,杨虎城在阅兵活动中公开打出了“放弃内战、统一意志、以图救亡”的口号,提出了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思想。
“随着1935年东北军进驻陕西,张学良和杨虎城先是在共同抗日上达成共识。随后于1936年1月1日发表《告第十七路官兵书》,明确指出军人的血应该为民族国家而流。”在杨瀚看来,杨虎城当时已经抱定了“为民族国家一掷”的决心。1936年12月8日上午,张学良去临潼华清池面见蒋介石,想再努力一次但劝说无果。杨虎城随后也去见了蒋介石,但蒋介石态度强硬。回去后,张学良和杨虎城经过商议一致认为:“我们为了国家,对蒋也仁至义尽了,现在只有幹的一条路(指捉蒋)。”
西安事变发生后,杨虎城被迫交出兵权。1949年9月6日重庆解放前夕,杨虎城被残忍杀害,时年56岁。1956年,周恩来在纪念西安事变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由于西安事变,张杨两将军是千古功臣,这点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