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智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香港专业人士(北京)协会副理事长李兴龙对《大公报》表示,服务业当前正从“数字赋能”走向“智能驱动”,并探索“无人服务+人工服务”新模式。在金融、物流、法律、商贸等领域,人工智能与智能体的结合将带来更多全新应用。他指出,香港拥有国际平台,内地则具备庞大市场与政策红利,可开拓“研发在内地、落地在香港、推向国际”的新格局。
李兴龙说,《意见》提出要拓展智能消费新场景,包括文娱、电商、养老、讬育等领域,培育陪伴型与助理型应用,“对我们来说,这正是人形机器人、服务机器人落地的最佳切口”。他指出,香港在智慧养老与教育机器人等领域已有试点,结合政策支持,可成为内地与国际市场的“前沿示范田”。
从“单一工具”向“服务智能体”转变
“政策红利加速释放,对机器人产业来说是一个战略窗口。谁能把产品从场景切入、再拓展至全链条生态,谁就能在新一轮AI竞争中突围。”李兴龙指出,机器人公司不仅制造产品,更要与金融科技、智慧物流、专业服务深度融合,让机器人从“单一工具”转向“服务智能体”,例如在智慧物流场景中,具身智能技术可使仓库分拣任务成本降低80%。
大公报记者任芳颉、郭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