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讯】记者王珏北京报道:80年前,一场惨绝人寰的战争,随着法西斯集团的覆灭而宣告终结,这场席卷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的战争,因何而起、又留下怎样的深刻教训……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6日起推出大型纪录片《胜利》,以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为主线,通过珍贵影像资料、权威专家评述、抗战老兵回忆等形式,回顾了中国人民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阐释了正确的二战史观,呼吁感悟抗战精神、以史为鉴、守望和平。
史料丰富详实 讲述关键抉择
《胜利》全片分为《历史深处的回响》《民族觉醒的先声》《当红星照耀中国》《血肉筑起的长城》《无处不在的号角》《穿越烽火的传奇》《为人类正义而战》《天地凛然英雄气》《和平降临的时刻》《从这里走向复兴》共十集。26日晚播出的第一、第二集──《历史深处的回响》《民族觉醒的先声》呈现了一幅中国全民族抗战前夕的画卷,并以丰富详实的资料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面对强敌入侵作出的迥异选择,以及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关头如何奋起抗争、浴血重生。
纪录片开头,1929年张学良在北大营的阅兵式现场影像,展现了这支当时唯一海、陆、空编制齐备的军队的强大实力。每次阅兵,张学良都要邀请东北军政要员、国民政府代表,以及英美日等各国嘉宾前来观看,希望以此震慑对东北大地虎视眈眈的日本关东军。然而1931年9月18日晚,蓄谋已久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发动“九一八”事变,攻占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随即占领沈阳城。仅仅四个月零十八天,东北三省沦陷,3000多万同胞陷入侵略者的铁蹄之下。
“九一八”拉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在中华民族面临的巨大危机面前,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作出了迥异的抉择: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提出“三日亡国论”;而毛泽东在瑞金城郊一座古庙的油灯下,写下《对日战争宣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特正式宣布对日战争,领导全中国工农红军和广大被压迫民族,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反对一切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以求中华民族彻底的解放和独立。”
“九一八”事变拉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1932年1月28日,日军又继续进攻上海,并突破长城进犯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最危险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对日宣战;蒋介石抛出“三日亡国论”,国民党当局将希望完全寄托于国际调停;清废帝溥仪粉墨登场成为“康德皇帝”;国际联盟派调查团了解“九一八”事变真相;背负国仇家恨的少帅张学良,用自己并不熟悉的英文,表达对日本侵占东北的抗议;从东北到华北,从上海到全国,涌现出了一大批抗日爱国的仁人志士:淞沪抗战中的19路军将士、长城抗战大刀队的勇士、孤悬敌后的东北抗联……
“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一个不屈的民族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布《八一宣言》,号召全体中国同胞“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经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这个宣言有力鼓舞和推动了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一个饱经沧桑、始终不屈的民族,从这一刻起将浴血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