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浙江行之8/港生走进网红村 探寻城乡共富密码

2025-08-28 05:02:4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鞍山村的年轻商户接受传媒学子们采访,分享创业历程。右图:走进绿意盎然的鞍山村,传媒学子们用镜头记录富有特色的乡村美景,感受“两山论”引领下的城乡共富密码。\大公报实习记者崔兴林摄

  盛夏时节,浙江宁波江北区洪塘街道鞍山村绿意盎然,今年新开业的第六家村咖“半边咖啡馆”,为村民游客休闲提供一个新去处。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浙江安吉余村,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鞍山村在“两山论”指导下建设乡村,目前通过“天使工位”项目,即提供创业青年为期3个月的“工位”免费使用权,和其他配套措施,已吸引百馀名年轻创业者“进村办公”,休闲产业迈向多元化发展,网红村魅力更上层楼。

  8月8日,“2025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浙江行”的传媒学子们走进鞍山村,共同探索这个美丽乡村在“八八战略”和“千万工程”引领下的特色共富密码。

  大公报实习记者 崔兴林、张唯一宁波报道

  鞍山村东靠保国寺,北接北山游步道,西连荪湖景区,从宁波市中心三江口开车半小时即可到达。村内青砖黛瓦、绿树环绕,宛如古朴水墨画。多年前,这里就成了网红村,不少村民靠经营农家乐和民宿致富。一走进村子,村党总支书记邬明忠便自豪地介绍起来:“村子环境好,交通也方便,已经吸引了百馀名年轻创业者‘进村办公’,热闹得很!”

  奔赴小康 经济生态融合发展

  “鞍山村以前和江北区的其他村庄一样,是宁波市区的米袋子、菜篮子。”邬明忠坦言,现在农田大多由种粮大户负责耕种,菜篮子功能日益弱化。如何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是摆在党支部村委会面前的一个难题。“从要我整治到我要整治,是鞍山村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在区、街道的支持下,村里请了设计师进行村庄整体规划,参照保国寺的建筑风格,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对540处房屋进行了外墙面统一粉刷和仿古屋顶等改造,马头墙、女儿墙、白墙青瓦成了鞍山村的新名片。

  “经过几年的努力,特色农业、农家乐、茶室、民宿等新业态组成了鞍山村完整的休闲产业链。”邬明忠感慨道,“随着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融合和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已被打开,村庄经济新的增长点水到渠成。”

  “为创业青年提供太友好的环境了!”

  寓意吉祥的醒狮馒头、可以转动的摩天轮馒头、芋泥夹心的仿真芋头馒头……这些非常有“型”的小吃全出自“馒有趣”麵点工坊主理人迟婷婷之手。站在鞍山村“云上鞍山.共富工坊”的“天使工位”旁,这位80后的创业者笑着与港生们分享了她的创业历程。

  今年3月初,一则“鞍山共创造梦空间合伙人”的招募令被发布在社交媒体上。该招募令指出,将在工坊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创设“天使工位”,向怀揣创业梦想,向往乡野办公但为创业空间发愁的创业青年提供为期3个月的“工位”免费使用权,让青年大胆“造梦”。

  招募令一经发出,各路青年踊跃报名,包括非遗手作、快递电商、直播带货等。“没想到我的项目一下子便通过考核,成为了首位造梦合伙人。”迟婷婷笑着回忆道,当她带着自己改良的中式麵点再次来到鞍山村时,发现舖位连基础装修都做好了,几乎实现了拎包入驻。“为我们创业青年提供了太友好的环境了!”迟婷婷说。

  不断开辟新场景 预约单接到手软

  2022年4月,鞍山村党总支牵头成立鞍山村乡村振兴发展有限公司,紧盯“土地、空间、生态”三大资源,专做“收与租、新与旧、进与出”三件要事,不断挖掘田园营地、户外徒步、农事体验、咖啡酒馆等农文旅融合新场景,构建乡村“吃住行游购娱”更长产业链。

  如今,新老村民之间不仅是租客和房东的关系,更是合作伙伴。村里文创品牌用的大米、手工花彫酒、手工团扇等都来自村民,年轻创客则负责品牌创意和设计。村民郑海珊酿了大半辈子酒,以前在家门口卖,自从有了品牌,还能网上销售,再也不用发愁销路了。“这两年,村里企业多了,预约单接到手软,‘新村民’、外地游客都有。”经营农家乐9年的村民蒋秀飞笑着告诉港生们,“现在想来我的农家乐吃饭都要提前半个月预约。”

  “2024年,村里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超1500万元。”邬明忠骄傲地说,“未来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创业就业,而以就地就业、新项目岗位工资为代表的工资性收入,将逐渐成为村民的另一大收入来源。真正实现产业升级、人才回归,最终实现整村提升。”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