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创新突围/AI翻译新技术 助中国文化出海

2025-08-29 05:02:5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一款AI双目直播相机吸引了采访团关注,不少成员试用体验。/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王凯辉摄

  27日,2025全球华文媒体高层湖南行采访团来到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一探“湘军”音视频技术突围背后的奥秘。

  在实验室展厅,一款AI双目直播相机吸引了采访团,随着工作人员手势的变化,直播镜头推进拉远。而做出“嘘”的手势就能实现AI音频降噪,在有风等噪音状态下也能保持安静环境。一系列实用功能解决了用户不少烦恼,媒体代表纷纷试用体验,并上前询问:“还有多久可以市场化”“这款产品多少钱”……工作人员回应,目前该产品还在研发阶段,有望10月量产上市。

  解决“卡脖子” 音视频技术自主可控

  另一款多语种的《哪咤.魔童闹海》电子屏前也围满了人,火爆全球的电影被AI视频翻译工具翻译成多国语言版本,英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一些高燃台词被翻译后别有韵味,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传媒成员纷纷称赞这一前沿技术。工作人员介绍,“这项新技术能从声音上复刻演员的音色,在特定文化语境下的表达也能达到极高准确率。”这项技术的应用将有利于文化出海,讲好中国故事。

  据了解,实验室所有产品都坚持基于国产芯片开发,真正实现音视频技术的自主可控。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主任涂永峰表示,音视频实验室从AI赋能音视频内容、音视频专业测试等领域推动技术创新,构建起音视频国产化、平民化、底座化强劲支撑。

  让采访团印象深刻的是“音视频平民化”,普通人也可享受如杜比音效等高端音视频技术。涂永峰说,“一些音视频技术体验门槛很高,我们一直在努力通过研发与普及,让先进的媒体技术进入到千家万户。”

  涂永峰表示,实验室的核心使命就是攻克音视频领域的“卡脖子”技术,打造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链,并推动这些技术在媒体、文创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据统计,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已有7项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衍生出3家科技企业,预计年内技术合同成交额将突破亿元。\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王凯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