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芙蓉实验室,专家和海外华媒高层交流。/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王凯辉摄
27日下午,2025全球华文媒体高层湖南行采访团来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芙蓉实验室,成立三年以来,实验室依托湘雅医学院,不断以创新的研究成果,突破生命禁区。
“这是国内首个实现临床级无人值守的智能化生物样本库。”中南大学芙蓉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向波介绍。采访团走进芙蓉实验室生物样本资源创新中心,看到一套全自动超低温存储系统完全依靠机器人在精准执行样本接收、转运与存储全流程,彻底规避人工操作带来的温度波动风险。
这台国内首个临床级无人值守样本库,通过AI调度系统实现全程零接触操作,“传统人工操作会导致样本反复经历‘冻融’损伤,而机器人能将温度波动控制在±1℃内,让每一份样本都‘活’着等待使命召唤。”向波说。
研新药物 治疗黑色素瘤
向波表示,2022年7月,芙蓉实验室在“精准医学”国家战略背景下应运而生。揭牌两年,其创新成果已三次刷新国际认知:全球首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癒银屑病、人胚胎干细胞来源肝细胞成功救治肝衰竭患者、猪胰岛异种移植让糖尿病患者告别胰岛素注射。这些曾被视为“天方夜谭”的突破,如今正从实验室走向临床。
记者了解到,在脑科学与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实验室硕果纍纍。科研团队发现黑色素瘤的中国人特异性靶点,研发出全球首创1.1类小分子药物;精神障碍研究团队首次揭示毒素抗癌肽的作用机制,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开辟新路径。这些成果被《自然.医学》评价为“亚洲精准医学的范式革命”。
在实验室走廊的“荣誉墙”上,记者发现有一组数据格外醒目:3年引进33名国家级领军人才,12名青年学者入选国家杰青、优青;牵头25项国家级重大项目,获华夏医学科技奖等顶级奖项17项……这背后是湖南“惟楚有材”的厚积薄发,更是创新生态的“热带雨林效应”。
“这里能让我同时成为科学家和创业者。”青年研究员小李的履历印证了这一点,她开发的“肿瘤液体活检早筛盒”在实验室中试平台完成工艺验证后,随即获得校友企业5000万元风险投资。美国《中华商报》副社长夏善晨告诉记者,“这里的设备集群超过欧洲多数顶级机构,更珍贵的是聚集了一批尖端人才,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大公报记者姚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