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2025年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内蒙古行之3/内蒙古新牧民 靠“屏幕”打开市场大门

2025-09-06 05:02:3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蒙港学子品尝咸味内蒙古奶茶。

  清晨的内蒙古辉腾锡勒草原,来自“白马部落”的新牧民达来在蒙古包前,将刚挤出的鲜奶倒入铜锅。熬製奶茶的香气弥漫开来时,他的手机屏幕亮起──是一条来自呼和浩特老客户的微信:“达来兄弟,再给我发20斤奶豆腐,要小包装的。”近年来,达来利用物流业发展,让自家羊肉走出草原,甚至卖到广东。同时,他希望开发体验草原生活的文旅产品,吸引客户,传播文化,他还计划利用互联网记录草原生活以增加收入。

  近年来,在内蒙古自治区民委的大力推动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三项计划”正让更多新牧民像达来一样,既守住牧鞭又重视“屏幕”,在传承游牧文化的同时亦打开数字时代的市场大门。8月14日,“2025年范长江行动香港传媒学子内蒙古行”的蒙港学子走进辉腾锡勒草原,体验大草原的当代牧民生活。\大公报实习记者 田季冉

  辉腾锡勒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地处阴山北脉、大青山东段,不仅有广袤无垠的绿色草甸,有悠閒吃草的羊群,还有错落有致的大风车。

  卖羊肉到广东 冀发展文旅

  “草原五畜里,羊是最实在的。”他掰着手指算账,“一只成年羊能卖到2000元,但得养足三年。”达来解释说,“这些羊吃的是辉腾锡勒的野韭菜和沙葱,所以肉里都自带香味。”近年来,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达来的羊肉也随之走出了草原,“去年冬天,我通过冷链成功将羊运输到广东。有个广州老板做成生意之后,他又在春节时给家里订货。”

  虽然自家的羊肉销售火爆,但达来也清楚看到瓶颈。“光靠传统畜牧业无法致富。”他望着远处闻名全国的黄花沟景区说,要是能让游客来现场吃现宰的羊,体验草原牧羊人的生活,那价值就完全不一样了。

  达来所处的“白马部落”近年来发展成为一个热门的研学基地,虽然这里的文旅项目尚未正式开展,但达来的蒙古包已接待过不少“找上门”的游客。达来告诉记者,曾有香港客人突然造访,他就带他们做奶茶、学骑马和射箭,向他们展示蒙古搏克(摔跤)。

  “我们计划把传统的射箭、搏克等活动开发成标准化的体验项目。”达来介绍说,比如射箭体验,他会从历史渊源讲起,让游客了解这项技艺从狩猎工具到体育竞技的演变过程。为了最大程度保护草原生态,达来选择可移动式的体验区方案。所有设施都可以随时拆卸搬运,就像蒙古人逐水草而居的传统一样。

  目前,达来已经和旅行社洽谈合作,希望推出“来白马部落体验蒙古人一天的文旅计划”。按照达来的设想,他要做的不是简单的表演,而是让游客真实体验蒙古族的文化精髓。这样既能丰富游客的草原之旅,也能为牧民带来额外收入。达来对未来充满期待。

  “现在这个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与记者交流中,达来会不时看看手机,“我们得学会用抖音、快手这些短视频平台,让更多人了解真正的草原生活。”这位37岁的蒙古族牧民坦言,新时代的牧民一定要学会借助新媒体平台来推广草原文化。

  谈起他的新媒体计划,达来眼睛闪着光:“我想把‘牧民的一天’完整记录下来。从清晨4点挤牛奶开始,到傍晚赶羊群回圈,让大家看看我们草原上马匹的真实生活。”他边说边比画着拍摄角度,“特别是蒙古马,牠们是草原的灵魂,我想拍牠们奔跑、吃草,和小马驹互动的每一个瞬间。”

  100匹马是遗产 1部手机是未来

  “100匹马是祖辈的遗产,1部手机是未来的钥匙。”站在自己家的草场中央,达来望着低头啃食牧草的数百匹蒙古马,又低头看了看手机屏幕上正在编辑的“草原体验活动”文案。达来说,“我父亲一辈子没离开过牧场,而我正在学习怎么把牧场‘搬’到手机里。”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农牧局的最新规划里,像达来这样的牧民都将接入“景区+牧户”数字系统。当草原遇见互联网,新牧民的致富经才真正翻开了下一页。相信在不久之后,一条条关于草原生活的短视频随之飞向云端,去往那些从未到过草原的人们眼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