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辉腾锡勒草原之行,最让记者印象深刻的就是搏克。长久以来,搏克被误解为“野蛮的角力”。实则不然,搏克的每一件服饰、每一套动作,其实都凝结着游牧民族的生存智慧。这种传统摔跤,不仅是一项竞技运动,更是承载着游牧民族精神与礼仪的活态遗产。
首先,搏克选手身穿的服饰“卓达格”,堪称移动的文化载体。特别是用香牛皮制成的坎肩钉满铜钉或银钉,象征着草原上的星辰,后背镶嵌的圆形“吉祥徽”则寓意太阳与月亮,寄托着“长生天保佑”的美好祈愿。比赛前,选手们会跳“鹰步舞”,模仿雄鹰展翅的姿态绕场一周,既展现对对手的尊重,也彰显对自然的敬畏,这一仪式源自草原民族对鹰的图腾崇拜,蕴含着“人与自然共生”的古老哲学。
其次,搏克选手赛场上的每一个动作都暗藏礼仪和智慧。交手时需双手轻触对方肩膀示意开始,摔倒后胜者需立即扶起对手,全程禁用危险动作,体现“以礼始、以礼终”的竞技精神。
搏克中的低身旋转“闪摔”,则源自放牧时躲避牲畜冲击的技巧,借力巧摔的“绊腿”脱胎于马背平衡的经验,这些动作讲究“以柔克刚”,与蒙古马精神中“坚韧而不暴戾”的特质一脉相承。
搏克是那达慕大会核心项目
牧民达来表示希望用互联网宣传搏克这项运动,他表示,“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这项蒙古传统运动的历史。我希望通过短视频,让这项运动被更多人知道,说不定能吸引些游客来体验。”
如今,搏克已成为草原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名片。在乌兰察布等草原地区,搏克比赛仍是那达慕大会的核心项目,年轻牧民通过拜师学艺传承技艺,游客则能在文旅体验中了解文化内涵。搏克向世界展示草原文化的“力量”从未与“野蛮”挂钩,而是与尊重、智慧、勇气紧密相连。\大公报实习记者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