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童趣经济”与当前消费者对“情绪纾缓”和“心理治癒”的需求增长密切相关。在职场压力、生活节奏日益紧张的背景下,许多成年人渴望通过熟悉的童年符号重建安全感,唤起内心柔软的一面。同时,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年轻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为“情绪”付费成为被广泛接受的消费理念。
关于“童趣经济”的主力消费人群,江瀚表示核心消费力量集中在80后与90后两个群体中。“他们成长于中国物质飞跃与文化多元并进的年代,拥有丰富的童年记忆和对动画、游戏、玩具等亚文化的情感沉淀。同时,这部分人群大多已步入职场中高收入阶段,拥有较高的消费能力和‘悦己’意识。”
“童趣经济”的外延远不止于玩具本身,童趣IP所衍生出的联名服饰、文创、美妆等产品也在市场上表现亮眼。更进一步,围绕童趣IP打造的主题餐厅、IP咖啡馆、快闪展览、互动乐园等服务场景,也日渐火热。这类沉浸式体验不但延长了消费链条,更强化了情绪链接与用户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