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众入股小鹏,到奔驰与吉利深化技术合作,再到比亚迪计划在欧洲多国投资建厂“努力使生产方式更加欧洲化”,无不彰显中欧双方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的内在需求和强大韧性。相比上届慕尼黑车展,中国参展车企数量继续大幅增加的事实,说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是基于技术领先、全产业链完善所形成的超高性价比,以及消费者良好体验感和旺盛的市场需求,这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柳燕指出,“中欧产业合作是推动汽车业转型的关键动力”,产业链各方“组团出海”是大势所趋,有助于形成合力,为中国汽车在欧盟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好支撑。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研究员刘英亦对《大公报》表示,中方在电池技术、智能化系统和可再生能源整合等方面拥有显著优势;欧方则在整车设计、品牌沉淀和高端制造工艺方面拥有深厚经验。中欧汽车产业唯有携手合作,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这也是产业发展的最优解。\大公报记者张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