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AI技术更新快、跨学科的特点,在杭州市近日出台的《杭州市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里,明确了教师的能力标准,并由此展开分类分层培训:面向管理者、研训员、学科教师及AI专职教师,通过专题培训、跨校交流提升能力;同时借助智能教研平台进行诊断指导,持续夯实教师专业基础。
“由于学校是拱墅区人民政府和浙大城市学院合作办学,因此我们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是由浙大城市学院信息和电气工程学院潘树文教授团队起草的,再根据学校特色进一步落实与改善。”浙大城市学院附属学校副校长王大龙笑着说,其实此前潘教授团队每周都会来学校开展两个课时的AI社团课,“社团课我们是网上选课,刚一上线,40个名额就被抢完了,可见人工智能在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
据了解,目前为学生们教授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主要是由数学、科学和信息科技老师组建的教学团队。“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全体教师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培训,鼓励老师在日常工作中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自己的学科相结合,力求将人工智能教育融合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应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