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品牌光芒/57年传承勤俭诚信优良作风

2025-09-12 05:02:4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香港学子来到位于广州的金利来数码网络大厦,与金利来相关人士开展座谈交流。

  2019年,曾宪梓博士逝世,三子曾智明接棒成为金利来新的“掌门人”。这位1966年出生于香港的“企二代”,从初中开始就在家族企业做暑期工,一步步从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做到主席。不仅有着与父亲相似的成长经历,同时更传承了父亲“勤俭诚信”的家训和报效祖国的情怀,以及金利来与生俱来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金利来能够穿越57年风雨,历经多次时代的金融危机而屹立不倒,得益于其始终坚持的“稳健经营”理念。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当许多企业为现金流发愁时,金利来却保持着丰足的现金储备。也正是这样的稳健,让金利来截至目前在内地拥有专卖店近3000家,建立了遍及全国的成熟稳定销售网络。

  稳健发展的同时,金利来始终没有忘记社会责任,金利来集团及其创始家族在慈善领域的贡献令人惊叹。据统计,曾宪梓先生个人捐赠超过12亿元,集团累计捐赠2.8亿元,现任主席曾智明不仅个人累计捐赠3亿元,并出任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会、曾宪梓体育基金会理事长,延续着家族“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承诺。

  在金利来工作的人,都不约而同的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因为在品牌开创之初,从一把剪刀、一把尺子和一台缝纫机磨砺出的勤俭精神,早已融入到了金利来的“血液”之中,同时更成为金利来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媒体曾报道,2005年,金利来捐资100万遴选并资助500名当年考取大学的鄂籍贫困大学生。随后8名受助学子应邀赴港,曾宪梓与他们倾心交谈并共进午餐后,默默躬身将吃剩的肠粉、虾饺、小笼包等一一打包。随行工作人员解释说,曾先生生活俭朴,从不讲排场,最不喜欢铺张浪费,一直都有将剩菜打包的习惯,学子们被深深触动。

  有专栏作者曾表示,动辄捐款成百上千万,吃饭时却要把剩菜打包,该省就省,该花必须花,这既是曾宪梓先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更是金利来能一直保持辉煌的“法宝”。“勤俭诚信”是根基,“以人为本”是方向,如今这样的传统又传递到曾智明身上,并体现在金利来发展的每一步,这种传承让金利来在全球化竞争中必将持续绽放品牌光芒。\大公报实习记者马盈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