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破局之道/企业主动减产 解光伏“囚徒困境”

2025-09-14 05:02:3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全球化布局促进光伏行业升级。图为中墨双方的技术人员共同巡查墨西哥佩尼亚斯科港光伏项目。\新华社

  近年来,我国光伏行业在高速发展中呈现出复杂多元态势,正面临供需失衡引发的“量增价减”等严峻挑战。2022年以来,在需求旺盛、盈利提升、融资畅通等因素推动下,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能加速扩张,最终导致阶段性供过于求的局面。2024年1-12月多晶硅、组件价格分别同比下滑39.5%、29.7%。价格的大幅跳水严重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当年43家光伏龙头企业中,有31家陷入亏损,亏损总额超500亿元,大量二三线企业的生存处境更为艰难。

  面对行业困局,不少光伏企业率先启动自救,以自发减产等方式缓解产能过剩压力。2024年6月,《人民日报》发文称,面对市场供需失衡,国内十大光伏玻璃厂商决定集体减产30%。四川乐山、宜宾等光伏产业聚集区,已有多家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实施停产或减产。此外,更多企业将目光投向降本增效、技术升级与海外市场拓展。

  “当前光伏行业的‘囚徒困境’已经存在,解决之道一方面是让非理性扩建产能尽快退出,另一方面是提升市场需求。”协鑫科技高级副总裁胡泽义表示,以多晶硅为例,价格上涨时行业往往能盈利。企业作为主要参与方,期望相关政策逐步落实,促使产业链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大公报记者任芳颉、苏雨润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