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特稿/香港流纹质火山岩柱与乌兰哈达火山群 地球两杰作

2025-09-14 05:02:3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6号火山因其独特的外观成为今夏最热的网红打卡地。\大公报实习记者钟雨莙摄

  在中国南北两端,两处火山遗迹静卧于截然不同的风景中,香港西贡的流纹质火山岩柱与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的乌兰哈达火山群,它们如同地球描画的两幅杰作,一幅是来自1.4亿年前的炽烈深渊,一幅是来自人类文明边缘的草原烈焰。

  香港西贡粮船湾海岸,一片灰色巨柱矗立于碧海之畔。这些平均直径达1.2米、最高超100米的六角形岩柱群,形成于白垩纪早期一次惊天动地的火山活动。约1.4亿年前,香港东南部一座超级火山猛烈喷发,随后塌陷成直径20公里的破火山口。富含二氧化硅的熔岩在此缓慢冷却收缩,形成全球罕见的流纹质火山岩柱。

  港火山岩柱 世界地质瑰宝

  万宜水库东坝成为观赏这一奇观的绝佳窗口。1971年水库建设时,开山取石意外揭开了地质宝库。扭曲的S形岩柱记录着远古火山的威力,深色岩墙则诉说着岩浆再次侵入的秘密。2022年,这片岩柱群更入选“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跻身全球百大地质瑰宝之列。

  向北飞行两千公里,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的草原上,乌兰哈达火山群以另一种姿态震撼世人。30余座火山串珠状排布,这些火山年龄最轻者仅约6000岁,是蒙古高原南缘最年轻的火山群。

  “北炼丹炉”即3号火山,锥体完整,登顶步道可俯瞰直径30米的火山口;“南炼丹炉”即6号火山,则因人为开采形成紫铜火锅般的独特剖面。这里记录了两种火山喷发模式:12万年前的“冰岛式”喷发与1万年前的“斯通博利式”喷发,堪称“天然火山博物馆”。

  两处地质奇观面临迥异的保护课题,香港的岩柱因水库工程得以显露,防波堤减弱了海浪侵蚀,使海蚀洞得以保存。步道与导览团实现科研与教育的平衡,仅假日通行的9A小巴限制着游客规模;乌兰哈达火山群则曾因开采建筑石料遭严重破坏。2012年被学界关注后设立地质公园,草原露营观星虽具吸引力,却也考验管理智慧。

  香港西贡的岩柱如一部石质百科全书,凝固着远古破火山口的壮烈往事;乌兰哈达的南北炼丹炉火山则似大地青春期的印记,在草原上投下挺拔剪影。两处世界级地质景观跨越时空遥相呼应,见证着地球动力学的永恒脉动。\大公报实习记者杨桂铭

  鸣谢 内蒙古乌兰察布察哈尔右翼后旗文化和旅游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