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报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已形成涵盖电池、零部件、整车及服务的智能汽车全链条产业集群。图为比亚迪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车展现场举行电动汽车Atto 1尼泊尔首发仪式。比亚迪总部位于深圳,目前已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中新社
9月15日,由中国贸促会、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主办的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在广州开幕,主题为“赋能大湾区,共拓新机遇”。这是大会首次移师内地举办,规模亦为历届最大。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出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姜信治出席并讲话,广东省省长王伟中、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刘珺出席并致辞,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岑浩辉发表视频致辞。
大会上,主办方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促进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大湾区供应链促进体系激发链上企业创新活力,推动粤港澳产供链深度融合发展,带动与周边省份产业协同升级。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致辞表示,将调动全国贸促系统力量,加强与粤港澳有关机构交流合作,助力企业更好搭乘中国湾区建设快车。多名专家指出,全球经贸环境紧张背景下,大湾区完备稳定的产供链为全球产业带来机遇。\大公报记者 卢静怡、李紫妍广州报道
《报告》首次绘制了大湾区智能汽车、创新药两大新兴产业的供应链图谱,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已形成涵盖电池、零部件、整车及服务的智能汽车全链条产业集群,在创新药领域形成了“港药粤产”“澳门监制+横琴生产”等合作模式。
记者从会上获悉,深圳、香港、广东创新集群今年首次登顶全球第一,广东现有全国最多的7.7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席蔡冠深受访表示,以汽车产业为例,广东拥有产业链上游的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中游的整车集成制造等优势,香港在金融创新与技术研发方面具备优势,可在产业链下游提供服务。此外,香港国际化程度高,可作为大湾区车企“走出去”的平台。
鼓励内地企业在港设立区域总部
“面对全球供应链重组,香港是内地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理想伙伴。”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陈百里在会上表示,香港特区政府会继续鼓励内地企业在港设立区域总部,包括供应链管理、研发、财资及电商中心,借助香港优势拓展国际供应链业务。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高级副总裁范诺亚(Noah Fraser)表示,关税战背景下,美资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注在华业务,大湾区已成为连接中国与全球市场的重要枢纽,“大湾区作为中国制造业和创新中心,是企业的实验室和训练场,更是助力其完善商业模式、拓展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理想平台。”
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亚太区首席代表维克多.奎罗斯表示,他们今年已在深圳南山设立大湾区办公室,未来将深化与大湾区在产品与服务、产业与技术等方面的双向合作,共同构建更稳定、开放和可持续的国际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