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当年《大公报》以《马将军虽败犹荣 孤军苦战杀声震天》为题报道江桥抗战。
“江桥抗战虽然最终因力量悬殊而失利,但其历史意义却远远超越了一场局部战斗的胜负。”诸多历史学者认为,这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第一次有组织的大规模武装抵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日信心。
在今天的江桥抗战纪念馆,一款以“马占山将军”命名的香烟盒引人注目。姜崇凤对大公报记者说,这个烟盒现在是馆中最珍贵的一件文物,它是江桥抗战爆发之后十几天时间里上海的福昌烟草公司特地生产的一款烟,取名为马占山将军牌香烟。厂家会从所收入的烟款中取出一部分作为抗日经费,很多不抽烟的民众也会买上几盒,以表对江桥抗战的支持。
姜崇凤介绍说,在民族危亡之际,这场战斗犹如一粒火种,点燃了全民族抗日救亡的燎原烈火。国内外舆论对江桥抗战给予高度评价,《大公报》亦刊发《马将军虽败犹荣 孤军苦战杀声震天》等大量报道。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募捐和援助活动,纷纷成立慰问团、后援会,上海、哈尔滨的青年纷纷投笔从戎,赴黑龙江前线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