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布会活动设置展示推介区,集中展示最新成果与前沿实践。
19日举行的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布会(广州专场)上,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医疗领域)正式启动建设,将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同时,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能源领域)建设运营战略合作协议正式签约落地,聚焦“人工智能+能源升级转型”。两大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的建设,将立足广东、协同港澳、带动全国,为“人工智能+”拓展产业与民生新空间注入新动能。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在制造、医疗、交通、金融、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布局一批应用中试基地,加速人工智能应用规模化、标准化、体系化发展。目前,医疗和能源两大领域的中试基地落地广州。\大公报记者 李紫妍报道
中试基地(医疗领域)由广州数字科技集团牵头建设,是国家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公共卫生治理的重要战略工程。广州数字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晓健介绍,基地主要围绕打造“三个国家级能力中心”的定位开展工作,即国家级人工智能模型训练与验证平台、国家级数据要素流通与应用枢纽、国家级产业协同创新生态。
为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支撑
周晓健介绍,基地具体的建设内容包括牵头制定一套覆盖数据采集、数据交互、模型训练等关键环节的行业标准;建设面向传统行业的数据采集、清洗、标注、治理的开放数据链;构建覆盖模型训练、推理、评测、融合和应用开发的工具体系。基地将优先选择公共卫生、临床诊疗、科研攻关三个重大领域,打造一批可覆製推广的示范应用场景;构建多元化的运营服务体系,既面向政府、科研、医疗等公共机构提供公益性支持服务,也向企业和产业界提供高附加值的市场化服务。整体上,基地将推动形成立足广东、协同港澳、带动全国,为广州乃至全国的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能源领域)建设运营战略合作协议正式落地,基地由南方电网牵头建设,将依托电网数字孪生,推动人工智能在发、输、配、用各环节的规模化应用,破解新能源消纳与电网安全运行难题,支撑“双碳”战略目标。
新脑机接口产品将在香港推出
一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成果集中亮相。广州大学发布“产研链”产业大模型,这是国内首个面向产业服务的垂类大模型平台。广州大学副校长、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李进介绍,这个大模型汇聚了6000余万家企业与1700余所高校科研数据,通过大模型算法全面打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与人才链,可以实现科技成果精准匹配、产业链精准招商和产业情报深度分析。
医疗健康领域,力之智能发布多款基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前沿康复产品,例如前额叶脑功能成像系统通过可穿戴传感器实时采集大脑活动,实现安全、精准的运动意图解码;脑控上肢与下肢康复机器人分别覆盖上肢全关节训练和仿生步态行走,可以实现“意念─动作”的闭环康复模式。力之智能总经理陈彦介绍,脑机接口版康复机器人“康复效果可以提高50%左右,康复效率可以提升4-5天”。此前的普通版本康复机器人已经在香港的医疗机构有应用,新推出的脑机接口康复产品也计划面向港澳及海外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