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讯】记者陈旻报道:自2017年起,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全力追踪、全程推进37分钟版马吉影像从纽约回归南京。2019年12月13日,纽约马吉影像37分钟版“一吋盘”入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独家披露追寻过程 展历史担当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撰写的历史纪实著作《从南京到纽约 追寻马吉影像 揭秘〈拉贝日记〉寻获与公开内幕》,独家详细介绍了马吉影像从发现、核实,到追寻、回归、溯源等的全过程,展现了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的文章报国与历史担当。“这本历史纪实专著填补了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的重要空白。”内地知名历史学者、江苏省行政学院教授杨夏鸣(圆图)表示,正是这本专著促使他花费长达三个月的时间,在史学界首次对比、分析与研究了全部现存马吉影像,并撰写出接近2.5万字的翔实学术论文。
杨夏鸣向大公报记者披露,现存马吉影像从字幕编辑可分为“田伯烈版本”和“费奇版本”;从馆藏地可分为“美国国家档案馆版本”和“国会图书馆版本”;从马吉后人捐赠来源可分为“37分钟版本”、“17分钟版本”和“耶鲁版本”。除了重复的画面外,这些拍摄于1938年1-4月的有关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包括难民营日常生活画面时长共40分20秒。其中有些画面一目了然,惨不忍睹;另一些则平淡无奇,但背后的故事同样骇人听闻,惨无人道。
马吉在影像解说词中记录了64个受害惨案。1938年3月下旬该影片开始在美国传播,但高潮是5月《生活》杂志刊登了马吉影像中的10幅静态画面,数以千万计的美国人首次目睹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同年,该影片也在英国、日本、德国等地小范围放映。1942年、1944年更多的人在纪录片《时代在前进》和《我们为什么战斗:中国之战》中看到了马吉影像的画面。1991年马吉影像在加登英成与邵子平的争相寻找中“重见天日”,以此为素材,10月6日日本关西的每日放送电视台首次播放加登英成拍摄、制作的《马吉影像见证的南京大屠杀》。之后,美国联合会制作了《马吉的证言》、《奉天皇之命》纪录片。这些纪录片产生了广泛影响,特别是在日本。
作为《南京大屠杀档案》的重要内容,2015年马吉影像及摄像机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在很多方面马吉影像作用无可替代,意义重大。杨夏鸣真诚表示,“大文集团协助寻获珍贵史料对国家、对民族的重要贡献,必定会被历史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