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传承哈达铺革命历史 发展红色文旅

2025-09-23 05:03: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哈达铺镇有一条长约千米的老街,街道两旁红军锅盔、红军点心、红军鞋等招牌随处可见,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红军街”。图为与会嘉宾在红军街参观。右图:22日上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哈达铺会议核心展示园建设暨宕昌县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系列活动在甘肃宕昌县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广场开幕。图为开幕式上来自江西于都县的长征源合唱团在演出。\大公报记者杨韶红摄

  22日上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哈达铺会议核心展示园建设暨宕昌县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系列活动在甘肃宕昌县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广场开幕。陇南市委宣传部长唐进军表示,近年来,陇南始终坚持把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作为重大使命,自觉在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上下功夫,不断推动红色基因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希望抢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机遇,进一步深挖哈达铺革命历史富矿,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挖掘研究阐释宣传工作。不断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让以哈达铺为代表的陇南红色文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大公报记者 杨韶红哈达铺报道

  长征沿线留存大量文化资源,它们见证长征历史、展现长征文化、承载长征精神,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鲜活载体。2021年,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提出,整合长征沿线15个省区市文物和文化资源,根据红军长征历程和行军线路,实施保护传承、研究发掘、文旅融合和教育培训工程等,将公园建设成为赓续红色血脉的精神家园。

  当前,长征沿线省(区、市)正积极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今年8月,地处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南梁革命根据地核心展示园开园,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和互动体验设计,让红色历史“活”起来。

  增强哈达铺红色品牌影响力

  宕昌县委书记张建强指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哈达铺会议核心展示园建设暨宕昌县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系列活动,对于进一步深化社会各界对哈达铺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的认识,促进跨区域研究红旅协作,增强哈达铺红色品牌认知度与影响力,推动宕昌红色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同日下午,还举行了宕昌县“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座谈会,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副院长魏海生、被毛泽东誉为“陕北才子”的贾拓夫孙女贾菲、宋任穷上将之子宋京波、梁兴初将军之子梁晓源以及来自江西于都县、福建省、甘肃省党史研究机构相关人员、来自中央党校、青岛开放大学、兰州大学、昆仑策研究院等十馀位专家与会发言。

  他们通过《从长征精神之源到战略定向之灯》、《联系三湾改编看哈达铺的地位作用》、《从多维视角看红军在哈达铺确定长征落脚点的战略意义》、《哈达铺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及红色文化保护》、《关于哈达铺红军长征史研究的几点思考》、《红军长征在哈达铺的精神内涵》等主题详细阐释了各自的观点。

  “《大公报》起到指南针作用”

  梁兴初将军之子梁晓源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年《大公报》向党中央、毛主席和中革军委提示了方向与目标,起到了指南针的作用。这也与《大公报》一向对中国革命充满热情、客观报道并结下深厚缘分是分不开的。”

  他接着说:“在长征史上,我认为哈达铺绝非单纯的‘加油站’。红军并非因为缺吃少穿才跋涉两万里来到这里,而是革命成功有其必然性,但其中也存在偶然性──这份偶然性,就是《大公报》!这份报纸给毛主席提示了方向。那么,中国革命就是靠哈达铺起到了指南针的作用。

  梁晓源特别强调,目前普遍存在的哈达铺是“加油站”的理论认识不够准确。其他多位专家也指出,哈达铺不能只研究其在长征中的作用,而要放在整个中国革命的全局中去看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