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爆破英雄朱有芹讲述抗战故事。\大公报记者胡卧龙摄
【大公报讯】记者胡卧龙、丁春丽、实习记者张迪临沂报道:“子弹从这儿打进去,从这儿出来,自那以后手就伸不直了。”在山东省沂南县抗战老兵照护中心“功臣楼”里,96岁的老兵朱有芹缓缓卷起袖管,露出的弹孔在褶皱的皮肤上格外清晰,他布满褶皱的右手至今无法伸直,身上仍有两个弹片尚未取出,这些伤痕镌刻着烽火年代的功勳印记。
家国恨催英雄胆 15岁少年扛起枪
1944年3月,15岁的朱有芹告别家人,加入抗日游击队,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保家卫国的重担。朱有芹回忆说,他当年之所以参军入伍,是受大哥的影响。他曾目睹大哥被日军酷刑折磨、母亲惊惧而亡,家破人亡的惨痛让他义无反顾投身抗战。
入伍后,朱有芹随部队在沂蒙山区开展游击战,参与破坏日军交通线、拔除据点等任务,在硝烟里快速成长为战斗骨干。因身材高大、训练刻苦,朱有芹被编入鲁中军区老四团机枪班。机枪班是战场上重要火力支援力量,也因此成为敌人主要打击对象。朱有芹在战斗中总是冲锋在前,他多次负伤,却次次咬牙坚持,“轻伤不下火线”,打完每一场硬仗。
1945年3月的蒙阴战役,是朱有芹抗战生涯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战。那场为拔除日军在沂蒙山区核心据点发起的攻坚战中,朱有芹所在的团连夜驰援前线,经过两天两夜的浴血奋战,共歼灭、俘虏日伪军1300余人,成功拔掉了敌人的“钉子”。
解放战争期间,朱有芹先后参加鲁南、豫东、孟良崮、淮海等战役。1948年7月睢杞战役,部队进攻受阻,五名爆破手相继牺牲。危急关头,朱有芹主动请缨,身负40斤炸药冲向敌堡,子弹呼啸着擦过,他身负重伤,却凭着一股狠劲向前爬行,接连炸毁两座敌堡,为主攻部队撕开了突破口。战后,他被授予了“爆破英雄”的光荣称号。
战斗中他肩部被手榴弹炸伤,两枚弹片永久留在体内。后因部队流动频繁,朱有芹与部队失去联系,被编入第二野战军后勤,1952年复员返乡务农,默默度过37年。1985年5月,这位英雄在沂南县被重新找到,同年6月部队为其补办“爆破英雄”颁授仪式。
朱有芹一直有个未了的心愿:替牺牲的战友们去一趟首都北京,看看天安门,瞻仰毛主席纪念堂,再亲眼看一次升国旗仪式。子女们计划等到天气凉爽,便陪同他北行,圆老人这个深埋心底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