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国海军日前宣布,歼-15T、歼-35(见图)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成功完成在福建舰上的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歼-35是五代隐身舰载战斗机,是我海军实现由“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转变的重器。\中国军号
微信公众号“玉渊谭天”22日发表文章,题为《福建舰“上新”,西太平洋战略格局将被重塑》。文章指出:9月22日,海军相关部门透露,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已完成在福建舰上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和之前舰载机上舰不同的是,这次“平台”不同─要上的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机型不同─这是三款机型在福建舰上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这次特殊的“上新”第一大看点,是福建舰打击范围能够覆盖第二岛链。
航母的打击范围,和舰载机的作战半径直接相关。辽宁舰和山东舰的滑跃甲板向上翘起。这种方式对舰载机限制比较多──如果舰载机自身过重,还是很难飞起来。电磁弹射系统可以提供弹射推力,让舰载机实现“满油满弹”起飞。“满油”,意味着作战半径更远、留空时间更长,“满弹”,则意味着更强的打击威力。
“全甲板放飞” 高强度作战
军事专家张军社指出,结合舰载机和导弹的射程来算,福建舰航母作战群的作战半径可极大拓展。这个距离将使中国海军拥有远海综合攻防能力,其作战半径可覆盖西太平洋第二岛链。其次,电磁弹射系统的响应速度很快,从冷启动到准备就绪只需15分钟。这极大提升了舰载机的出动效率,航母可以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放飞尽可能多的舰载机,转入高强度作战的“全甲板放飞”模式,航母搭载的飞机能在较短时间内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第二大看点,是弹射型航母搭载的舰载机机型变多,提升了体系化作战能力。电磁弹射,可以精准调节弹射角度和力度,战斗机、无人机等机型都可采用电磁弹射的方式起飞。同一艘航母上能迅速起降战斗机、预警机、无人机等几乎所有的核心舰载机,多种机型配合,极大提升航母体系化作战能力。
张军社表示,此次搭配上舰的空警-600固定翼预警机、歼-35隐身战斗机等舰载机,将使福建舰对空、对海、对地打击的综合作战能力有质的提升,赋予航母编队对纵深目标进行“穿透式打击”的强大能力,使其在西太平洋海域广阔、目标多元、对抗激烈的海空战场上更具优势。
福建舰和另一航母舰载机互降
第三大看点,是多一艘航母带来的对地区局势影响力的提升。福建舰和另一艘航母上的舰载机可以互降。一部分在空中巡逻、掩护,另一部分回航补给、整备。福建舰上的空警-600可以指挥山东舰、辽宁舰上滑跃起飞的战斗机,做联合作战,包含制空、制海乃至对陆打击,这对远海大洋攻防能力的提升是实实在在的。三航母节奏可以更灵活、出动更频繁,最大作用是对局势的威慑。
前两天,福建舰通过台湾海峡,引发岛内讨论。辽宁舰入列时,40%观点在质疑辽宁舰实际战力以及形成战力时间。当山东舰入列时,这些讨论变成“重塑‘第一岛链’乃至‘第二岛链’的战略平衡”,变成“西太平洋格局变动”等等。重塑战略格局,这才是福建舰“上新”真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