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港媒川渝行 追寻革命英烈事迹

2025-09-28 05:02:3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港媒川渝行‧潮涌双城记”香港媒体川渝参访团探访渣滓洞。\大公报记者韩毅摄

  【大公报讯】记者韩毅重庆报道:9月22日至27日,由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宣传文体部组织的“港媒川渝行‧潮涌双城记”香港媒体川渝参访团走进四川、重庆。在重庆行程中,香港媒体记者们参访了红色旅游景点白公馆与渣滓洞,观看了《重庆.1949》演出,感受那段峥嵘岁月的红色历史。

  白公馆与渣滓洞两处遗址承载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通过参观监狱旧址和文物陈列,可直观了解革命者在极端环境下坚守信仰的历程。白公馆院内铺就的青石砖被岁月磨得发亮,这座宁静砖木结构小楼,曾见证最黑暗的岁月。这座曾关押过《红岩》小说许云峰原型韦德福烈士的军阀别墅,在重庆解放后上演“身份逆转”,成为关押国民党战犯的场所。历史在此完成了一场意味深长的轮回,如今每天仍有上万游客手捧鲜花,在时空交错中追寻革命足迹。

  打造革命剧 港观众超5000人次

  当传统红色教育遇见现代科技,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重庆.1949》剧场给出惊艳答案。五个独立圆环可同时360度旋转,舞台在转,观众席也可以转,让观众与演出融为一体,港媒记者们亲身体验了这场“会转的演出”。更令人惊喜的是,这部革命题材演出竟有70%观众是35岁以下年轻人,香港观众已超5000人次。重庆1949艺术团团长徐善涛介绍,“我们用科技打破时空壁垒,让青年人与历史隔空击掌。”

  虽非节假日,白公馆、渣滓洞鲜花不断,游客如织。记者发现,不少年轻父母带着孩子在此上一堂“行走的历史课”。有游客感慨:“革命先烈平均年龄仅30岁,他们用青春换来我们今天的生活,这种震撼是教科书无法给予的。”或许这正是红色旅游的魅力──它让历史从平面走向立体,让信仰的力量可触可感。

  从青石砖到旋转舞台,从黑牢铁窗到沉浸式剧场,重庆红色旅游正以创新方式完成代际对话。当香港记者团的镜头对焦这段历史,看到的不仅是悲壮往事,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传递──红岩魂正如长江与嘉陵江之水,在这座英雄之城奔流不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