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十四五”发展成就/全国去年文化产业创收超19万亿

2025-09-30 05:02:4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的观众接近15亿人次,再创历史新高。图为观众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参观龙门石窟研究院收藏的唐代石雕舒相坐大势至像。\中新社

  国新办2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成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在会上介绍,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的观众接近15亿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据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介绍,“十四五”以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24年,全国文化产业资产总计达到34.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实现营业收入超19万亿元、利润总额达1.77万亿元。文化出海成效显著,动漫、游戏、潮玩、演艺等文化产品加速“出海”。三峡大坝、港珠澳大桥等成展现国力景点。2024年,中国文化贸易总额达到1.4万亿元。\大公报记者 江鑫娴北京报道

  孙业礼介绍,“十四五”期间,中国优秀文化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地挖掘、利用。更多的文化创意元素有机地融入旅游开发,既让旅游更有内涵、更有吸引力,也让广大游客在旅游中体验文化魅力、获得精神享受,在润物无声中传播价值理念、人文精神。他举例称,良渚、殷墟、三星堆等文化遗址,带动当地旅游人次大幅度增长。三峡大坝、港珠澳大桥、中国天眼等标志性工程融入旅游的线路,成为宣示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

  文旅新业态层出不穷

  孙业礼还提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最直观的效果,就是推动新型业态层出不穷、消费场景迭代升级,让文化和旅游的产品、服务更加丰富、更加多样。比如,这几年,“跟着演出去旅行”已经成为了新风尚。据统计,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的演出,跨城的观演率超过60%。

  孙业礼表示,“文物游”“非遗游”“考古游”“博物馆游”这些年持续升温。人们在旅途中,希望体验美、体验文化、体验风土人情。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的观众接近15亿人次、再创历史新高;像广东的“英歌舞”、福建的“簪花围”等,吸引众多的游客感受非遗的魅力。文化、旅游融合,也带动了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像文化、旅游与科技的融合。基于新科技的许多文旅产品,互动性强,沉浸式体验感也强,很受游客的喜爱。

  孙业礼提出,文化和旅游相互交融,进一步放大了各自行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带动性强的特点,让“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稳住了消费的基本盘,有力带动促进了制造业、农业、商贸、体育、交通等行业活力的释放,进一步使得产业链延伸,创造了新的价值,有效促进了群众就业和增收。

  文化新业态年均增长17%

  卢映川表示,2024年,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中,文化新业态行业实现营业收入达到5.9万亿元,占整个文化产业比重31%,比2020年增长88%,平均下来,年均复合增长率在17%左右。区域文化产业带加快建设,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城市发展持续推进,城乡区域协调联动的文化产业空间格局基本形成。

  卢映川提到,一批优质文化企业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动漫、游戏、潮玩、演艺等文化产品加速“出海”。2024年,中国文化贸易总额达到1.4万亿元,其中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元素的文化贸易总额超过3700亿元,占比超过1/4。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