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近年来火车站人工窗口的职能从“售票为主”转向“服务为重”。图为旅客在火车站人工售票窗口咨询购票。\大公报记者曾萍摄;右图:10月1日起,全国铁路全面实施电子发票,不再提供纸质报销凭证。图为旅客在重庆东站使用身份证件或“刷脸”检票进站。\中新社
自2024年11月1日起,全国铁路已逐步推行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铁路电子客票),经过近一年的过渡,电子客票从购票、进站到报销的全流程服务日趋完善。10月1日起,全国铁路将全面实施电子发票,不再提供纸质报销凭证(纸质车票)。纸质车票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电子客票实现了旅客“一证通行”,显著提升出行效率。从“排队买票”到“刷证进站”,从“手贴座位条”到“手机改签”,纸质车票从“有”到“无”的前世今生,也折射出内地的技术与社会变迁。更不用说,小小一张车票,是铁路售票员奋斗半生的“伙伴”,是“铁路迷”了解中国铁路发展的凭据,也是无数段相聚、离别、重逢故事的见证者。告别纸质火车票,留下的,是车票里蕴藏的浓浓情意。\大公报记者 曾萍
据国铁官方微信“中国铁路”9月8日发布的消息,自去年11月1日起,全国铁路客运系统已逐步实施电子发票制度,而今年10月1日起,铁路客运将全面使用电子发票。乘客在完成购票后,无需再打印纸质报销凭证(纸质车票),可直接通过12306 APP或官网在线申请电子发票。生成的电子凭证可直接用于财务报销,省去了“购票取票”、“报销打印凭证”等环节,进一步推进了铁路出行的无纸化与智能化。
刷证进站 省时又省心
对于经常往返内地与香港的旅客来说,电子客票也显著提升了出行效率。经常往返于广西桂林与香港的王亚丹表示,以前从桂林到香港没有动车,只能乘飞机,时间安排很不灵活;现在无论是直达还是中转高铁,都非常方便。“电子客票推行后,买票、进站、乘车,整个流程变得非常顺畅,不用专门取票,省时又省心。”王亚丹坦言,虽然记不清从何时起高铁实现了“无纸化”,但电子客票的普及确实让两地通勤变得更加便捷。“现在去香港,刷一下身份证就能上车,哪怕当天往返也完全没问题。”
说起“买票卖票”,国铁南宁局南宁车站售票值班员林军松至今记得1994年7月1日自己第一天卖票时的情景:小小的硬板票、手工贴座位条、算盘计算票价。三十多年来,他见证了铁路售票从硬板票、软纸票、磁介质票到电子客票的时代变迁。“硬板票需要手工操作,售票员得从票箱格子里抽取对应车票,手工加盖日期、贴上座位号,再用算盘计算价格。卖错5毛钱,要对账一整天。”林军松感慨道,当年卖票像“抓中药”,最快也需要1分钟才能为旅客“配”出一张车票,现在有了火车票购票系统,售票时间早已压缩到几十秒甚至几秒。
售票处变咨询处 为旅客答疑解惑
如今,电子客票让“一证通行”成为常态,线上购票占比大幅提升,人工窗口的职能从“售票为主”转向“服务为重”。“现在来窗口的,大多是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或是需要临时改退票、咨询行程的旅客。”耐心讲解、手把手指导,成了林军松工作的重要内容。
采访过程中,年逾七十的台湾老人廖伯举着手机,向林军松询问火车票购买事宜。廖伯此前在大陆乘坐高铁都是家人或助理帮他购票,这次他想尝试自己购票。林军松带他到自动售票机前讲解一番,又帮廖伯下载12306软件,教他注册账号、查询车次、选择座位和完成支付。“大陆高铁速度和这里的发展一样快得令人赞叹。”廖伯感慨道,“科技在进步,这里的工作人员依然这么耐心周到。”
“电子客票简化了流程,但服务不能简化。”从“算票、找票”到“教用APP、解疑惑”,林军松的工作日常,正是铁路售票变革的缩影。他说,只要还有旅客需要,人工窗口就会一直守在这里,让每个出行的人都能感受到便利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