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记者手记/纸质票“退场” 留下回忆拥抱未来

2025-10-01 05:03: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国铁南宁局南宁车站售票值班员林军松(右)向旅客介绍自助售票机使用方法。\大公报记者曾萍摄

  从硬板票、红色软纸票到磁介质票,再到如今全面推行的电子客票,一张小小车票的变迁,不仅记录着中国铁路技术的飞跃,更藏着时代浪潮下的人情冷暖。

  在南宁站售票值班员林军松的记忆中,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售票窗口前总是排着购票长队;如今,人工窗口更多服务于老年人及特殊需求旅客,售票员的角色已从“出票者”转变为“服务引导者”。而对于00后铁路迷曾曦墨而言,他收藏的众多火车票里,装满了自己求学、旅行的记忆,每一张都是独一无二的故事。

  纸质火车票的“退场”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电子客票不仅提升了效率、节约了资源,其所带来的便捷和环保价值,也正是这个时代向前迈进的鲜明注脚。但当一张张曾经承载了乡愁、离别、梦想和团聚的票根,化作几代人的集体记忆时,纸质火车票的“谢幕”,便更像一场温柔的告别。

  曾经,人们为买一张票在窗口排队数小时,为确认座位紧紧攥着印满字迹的票根;现在,指尖轻触屏幕即可完成购票,凭身份证件就能进站乘车。“出行”从“奔波”变为“便捷”,折射出社会运行效率的大幅提升。越来越多人体会到“说走就走”的畅快,跨境出行变得像“搭地铁”一样简单,真正的时代进步从不是让旧事物无声消亡,而是让新变革承接着过往的温暖,走向更高效、更包容的未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