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接续发展/访四子王旗博物馆 重温中国载人航天史

2025-10-02 05:02:2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蒙港两地学子走进四子王旗博物馆航天展馆,与珍贵展品合影。

  位于内蒙古正北方乌兰察布市的四子王旗,有一处蒙语意为“平安”的阿木古郎大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航天着陆场。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11艘航天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于四子王旗,14位航天英雄完成太空飞行任务。8月15日,蒙港两地学子走进四子王旗博物馆航天展馆,通过一个个实物模型、一张张珍贵照片,深入了解了四子王旗与中国航天事业共同成长的故事。

  四子王旗博物馆布展面积约8700平方米,设置文物、航天、民族团结等九个展厅。其中航天展厅设置航天运载火箭、降落场、神舟飞船、神舟返回舱、降落伞等实景模型,展示我国载人航天、空间对接及神舟系列飞船从这里落地返回的全过程。

  走进航天展馆,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座椅和一件降落伞。“这就是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出征时所坐的座椅和返回舱着陆时主伞的备用伞。”据工作人员介绍,神舟五号的航天座椅较简陋,相当于航天员要半蹲承受着陆冲击。而如今使用的护航椅进行了技术迭代,调整角度更省力,包裹性也更强,可以更全面地为航天员保驾护航。

  据悉,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每一次航天器回收,四子王旗都要组织居民和牲畜进行疏散,付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后勤保障。有香港学子表示,参观完航天展馆才知道,原来每次航天壮举的背后有这么多人的默默付出。“伟大的航天历史留在了博物馆,但相信航天的种子已在每位同学的心中扎根发芽。期望未来我们都能有机会为国家航天事业做贡献。”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