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典型,让“技能明星”引领风尚。
中国火箭“心脏”焊接第一人高凤林,“油井神医”史昆,“高铁数控弯管大师”苏健……各级人社部门组织全媒体平台,创新宣传手段,讲好技能故事,推出了一批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典型。他们高超精湛的技艺、生动可感的故事在荧屏内外、线上线下广泛传播,让“学技能、当工匠”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各地纷设“工匠日” 向工匠致敬
活动铸魂,催动工匠精神落地生根。
从东南沿海到西北疆漠,从技工院校到中央企业,“技能中国行”“世界青年技能日”等品牌活动持续开展,以技能展示、技术交流、成果展演等形式,将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种子洒遍神州。青岛、扬州、苏州、沈阳等地设立“工匠日”,以城之名向工匠致敬。
“我们赶上了重视技能人才的好时代。”沈阳飞机工业有限公司钳工方文墨的感慨,说出了千万技能人才心底的共鸣。“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大有作为”,已成为无数技能人才的自觉追求。
编一套程序,数控铣工马小光将高端装备的精度控制在丝毫之间,守住核心部件的品质底线;持一把焊枪,电焊工魏凤云让船舶分段焊接“天衣无缝”,筑牢大国重器的钢铁基底;握一把剪刀,“95后”姑娘沈文青在发丝间勾勒潮流,雕琢出百姓喜爱的时尚发型……点点匠心恰如星火,在千行百业次第绽放,汇聚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磅礴动能。
弦歌不辍,匠心永续。面对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持续壮大技能队伍、激活工匠活力,必将不断夯牢高质量发展的“技能底座”,开拓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征程。\中国组织人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