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十四五”湾区互联互通/港产算法助国产手机摄像提升“颜值”

2025-10-04 05:02:4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在深圳前海的智能传感与影像实验室内,球状仪器中不同方向的灯光依次闪烁不同颜色,模拟人脸拍摄的效果,这项技术可实现对人脸皮肤微结构的快速重建。\大公报记者李望贤摄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蓄势之年。自2021年《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发布以来,前海经济运行曲线“节节攀升”,新兴产业茁壮成长,孕育着提质增效、赶超跨越的新力量,为港人港企发展打开更大想像空间。

  中午时分,香港理工大学教授魏敏晨从红磡搭乘两地车,约40分钟后来到位于深圳前海的香港理工大学前海前沿技术创新中心。他研究的领域是针对影像系统、元宇宙技术(显示器、相机、AR/VR/MR系统)的颜色管理及照明系统。视觉AI技术,链接湾区智造。相关研发成果已和深圳多家智能手机、无人机设备、智能影像科技公司等合作转化,全球每年超过一亿台高端智能装置内置相关算法和解决方案,提升影像“颜值”。\大公报记者 李望贤、胡永爱深圳报道

  魏敏晨介绍,“当我们用手机拍照时,手机记录的是原始信号,但最终在不同屏幕上显示出来会有色差,我们通过开发尖端的系统算法及人工智能,可快速进行校准,帮助用户看到更准确的颜色,让用户置身更逼真的数码虚拟世界。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更多从人的视觉感知出发,做颜色的处理,这是我们的独特优势。”随着5月理大在前海开设新中心,魏敏晨的研究得以进一步向深圳延伸。“香港技术+深圳转化”的湾区协同创新模式为产业链上的企业带来正向提升,也让实验室始终保持与产业、市场的同频发展。

  10年前,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建筑工程系博士毕业的魏敏晨入职香港理工大学。彼时,他观察到虽然中国制造业成熟,但国产产品主要注重工业技术的提升,而欧美的数码产品更多会从用户体验下功夫,提升产品与人的交互。于是,修读建筑照明的他,决定投入颜色管理方面的研究,背靠珠三角庞大产业链的香港,成了他的首选地。

  快速重建人脸皮肤微结构

  近年来,国产手机品牌迅速崛起,对于拍摄性能也愈发重视。魏敏晨回忆,2019年,与一家深圳企业的合作拉开了其研发技术在内地转化的序幕。而今,团队研发的技术应用于多个国产手机品牌、相机品牌乃至无人机企业。“现在可以明显感受到,一些国产手机的拍摄效果并不比欧美手机逊色。”这让魏敏晨十分自豪。

  今年5月,理大在深圳前海设立前沿技术创新中心,魏敏晨担任主任的智能传感与影像实验室率先落地。实验室内,魏敏晨打开电源开关,球状仪器内,不同方向的灯光依次闪烁着不同颜色,“这是在模拟人脸拍摄的效果,通过单独控制灯光,采集不同方向、不同颜色的呈现效果。”这套自主研发的多色光场系统,可以实现对人脸皮肤微结构的快速重建和对反射光谱的重建,在医学及多媒体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不久前,魏敏晨团队已与位于前海的OPPO等企业进行了多次交流,达成了相关合作。

  与企业紧密合作 研发紧贴潮流

  魏敏晨表示,“香港技术+深圳转化”的湾区协同创新模式为产业链上的企业带来正向提升,而对于实验室来说,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又可以带来源源不断的新研究方向和内容。他举例,“以前手机只有一个摄像头,我们做实验时,肯定不用想到用两个摄像头,但企业会主动提出需要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就会及时更新算法,现在手机已经普遍采用了两个甚至三个摄像头。”

  现在,魏敏晨每周往返深港,穿梭于两边的实验室。他表示,两边实验室正好互补,例如一些境外设备,香港购买价格较低,就会放在香港;而内地最新的设备,或者需要实验器材,可以很方便地网上买到,就会在内地进行实验。魏敏晨指着实验室内一台尚未拆封的65寸国产显示器说,“这是我们即将要做的实验设备,手机拍摄的相片投射到电视上也会有色差,现在国产显示屏发展很快,我们要不停地去试。”魏敏晨表示,为了及时跟紧产业动态,深圳技术团队还将陆续招募有产业经验的工程师加入。

  此外,为进一步推动科研成果转化,魏敏晨还联合创立了初创企业Guardian Glow Limited,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个人智能装置(包括健康监测等)以及应用于扩展现实装置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已成功吸引多个创投基金、天使投资者及私人投资者的资金支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