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两位王楚钦和孙颖莎的粉丝购买了许多应援周边物品。\大公报记者苏雨润摄
传统消费模式下,观赛体验往往止步于“点对点”的单一场景─看完一场比赛,手中的票根便失去了价值,成为一张平平无奇的纸片。但随着消费业态迭代升级,一张张小小的票根正打破边界,在“连接”与“延伸”中被赋予新的价值,从单纯的入场凭证,蜕变为串联多元消费的“纽带”。今年,WTT和中网也都相继推出票根优惠,观众可凭票根在法海寺、石景山乐园、八达岭森林公园等景点享有不同程度的优惠,甚至可以免费进入。
观众成为深度游参与者
这种模式如同为消费市场凿开了堵塞的“壁垒”,让流量像活水般在不同场景间流动。观众不再是“看完比赛就走”的匆匆过客,而成为深度体验城市魅力的参与者。从太原来的蒋女士在带孩子看完WTT的比赛后,随即就去了首钢高炉SoReal科幻乐园,凭借票根不但免费进行了抽奖,还获得了特调饮品。“我觉得这样挺好的,会让我想去更多的地方体验。”
对消费者而言,票根经济是实打实的“福利加码”,既满足了观赛需求,又通过实实在在的优惠提升了体验感与获得感,让一张票的价值实现最大化。同时,对商家和主办方而言,这更是将“流量”转化为“留量”的关键策略,将赛后的巨大客流精准引导到合作的商圈、餐厅和景点,有效拉动了二次消费,激活了整个区域的商业活力。票根经济正如一架“桥梁”,将短期赛事与城市长期消费活力紧密相连,为假日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