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国庆黄金周新玩法/“矿区”变“景区” 工业旅游成新宠

2025-10-04 05:02:4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四川工业发展历史悠久,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图为游客在犍为县嘉阳.桫椤湖旅游景区参观黄村井矿井。

  伴着长长的鸣笛声,一列小火车开行在田野、农舍之间,车头不时喷出阵阵蒸汽,游客们都兴奋地举起相机、手机留影;沿着斜井阶梯下行至望不见底的深井,乘上井下独有的交通工具“猴儿车”,亲身感受采煤工人的工作环境……在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蒸汽小火车、黄村井煤矿等历经旧时光的工业遗产,以其不可再生性和鲜明的特点,吸引着游客前来“打卡”。

  多家在线旅游平台预测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工业旅游”热度不断持续攀升。随着越来越多工业园区或工业遗迹被开发为旅游景点,“工业旅游”这种融合工业遗产活化保护和特色文化体验的旅游新模式逐渐为游客所喜爱。工业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枯燥文字,园区、厂区等工业遗迹变成了游客热衷探访的目的地。\大公报记者 向芸

  四川工业发展历史悠久,留下了丰富的工业文化印记和工业遗产,“文旅+百业”让众多工业遗产得以活化。在犍为县嘉阳.桫椤湖旅游景区,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还在运行的客运窄轨蒸汽小火车,嘉阳小火车是“18世纪工业革命的活化石”,小火车缓行在19.84公里的轨道上,让游客们兴奋不已。

  矿区蒸汽小火车 “工业革命活化石”

  导赏员告诉记者,1938年,河南焦作中福煤矿内迁川南,组建成立中英合资嘉阳煤矿。1958年,嘉阳煤矿规划修建从芭蕉沟黄村井到石溪镇岷江河边的轻轨铁路,以进一步提升煤炭运输能效。上世纪80年代末,小火车运输煤炭的主要使命基本结束,仅作为生活物资运输线路为沿线村民及煤矿工人服务,直到以嘉阳小火车为核心景观的“嘉阳煤矿老矿区”获评国家工业遗产,才得以重焕新生。

  游客郭女士告诉记者,她曾在2006年来体验过小火车,“当时有的车厢里会有矮栅栏,乘务员说用来分隔乘客和牲畜;坐一段下来,耳朵、头发里都是煤渣。”今年,她专门带着家人前来,让习惯了高铁速度的儿子感受从书本上“活”过来的蒸汽火车和车上慢悠悠的时光。

  游客乘坐小火车到达终点芭蕉沟,就可转车到黄村井实地探秘矿工生活。黄村井1954年至1986年间开采煤炭近500万吨,1988年正式关停,2008年作为观光矿井重新打开,目前游览面积约占当年实际开采面积的6‰。

  游客佩戴好矿工帽,通过斜井阶梯步行入井,乘坐井下特有的交通工具“猴儿车”。导赏员说,“猴儿车”是一个简易的单人缆车,因为坐上去就像猴儿抱着树,所以矿工幽默地把它叫做“猴儿车”。

  井下当“矿工” 体验手工采煤

  井下多个区域向游客展示了真实的矿井生活。比如“矿工龙门阵”以矿工人像模型的形式,呈现过去矿工休息吃饭、摆“龙门阵(四川话,聊天)”的场景。进入“采煤作业面巷道”,游客可以了解采煤作业面支护方式的演变。“瓦斯爆炸模拟体验”场景通过声光电效果及感应装置,模拟井下瓦斯爆炸时的效果。矿井中还有一些有趣的体验环节。比如在“手工采煤体验区”,游客可以当一回“矿工”,动手体验挖掘煤炭。

  来自四川内江市的罗先生游览结束后说,小火车摇摇晃晃的感觉,让人怀念过去坐绿皮火车外出务工的经历。而黄村井矿井保留着的原始挖煤场景,可以让孩子对这些历史有所感悟。“带孩子亲身体验当年煤矿工人的艰辛,很有忆苦思甜的意义。”

  记者了解到,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景区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多维度增强游客体验感,比如演职人员将在黄村井区域进行情景剧演绎,展现火车司机鸣哨、职工小院内矿工夫妻日常生活等场景;芭蕉沟影剧院还将免费对游客开放,循环播放宣传片及红色影片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