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特稿/香港三杰去年乘“蛟龙”探秘西太

2025-10-05 05:02: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蛟龙”号首个国际航次─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在完成最后一个潜次下潜作业后,搭乘“深海一号”科考船返航途中,于去年9月停靠香港,展开首次访港之旅。

  早在2013年“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进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时,就有香港的科学家搭乘“蛟龙”号下潜。从2013年的首次试验性应用航次到2024年的首个国际航次,跨越十多年时间,邱建文等香港科学家们与“蛟龙”号作业团队,亲身体验和共同见证中国深潜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并引领香港青年学者们在薪火相传中开拓进取。

  “蛟龙”号史上首个国际航次,有三位香港科学家参与并圆满完成下潜。香港浸会大学的邱建文教授,是“蛟龙”号首个国际航次的联合首席科学家,他曾在2013年“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完成下潜,并于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中圆满完成下潜。香港城市大学的博士后王琪,下潜最大深度达到4700米,是该航次中香港科学家里下潜深度最深的一位。香港科技大学女博士后张珊,也创造“蛟龙”号的新历史。“蛟龙”号可搭载的人员上限为3人,一般由两名潜航员和一名科学家组成。根据作业团队对潜航员任务的分配,张珊与两名女性潜航员相伴潜入最深处达到1270米的海底进行科考作业,这是“蛟龙”号同时搭载三位女性的首航。\综合报道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