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租赁平台可信吗?
❶ 租客陷阱
“提灯定损”式赔偿
商家以轻微损坏为由要求高额赔偿,或故意提供损坏物品。
原因:商家设置高赔付标准以牟利。
建议:录制开箱和归还视频,购买快递保价。
信息洩露风险
平台要求身份证、社保等敏感信息,易被滥用,导致骚扰电话或贷款推销。
原因:平台未遵守最小必要原则,信息保护不足。
建议:选择正规平台,谨慎提供信息,检查隐私政策。
高息贷款陷阱
商家以租赁为名诱导签高息贷款合同,暗藏远程操控程序监控用户。
原因:商家利用合同漏洞谋取暴利。
建议:审阅合同,警惕不明费用。
❷ 商家陷阱
租客逾期或变卖设备
部分租客不还设备或变卖,特别在非正规平台。
原因:缺乏信用审核和追责机制。
建议:选择有风控的平台,要求身份信息并签合同。
❸ 平台问题
标准不透明
赔付标准差异大(如按厘米/毫米计算),易引发纠纷。
原因:缺乏统一定损标准,监管不足。
建议:平台应公开透明赔付细则。
监管漏洞
部分平台允许商家安装监管锁,防止设备逾期不还,但可能被商家滥用,非法获取租客个人隐私信息。
原因:平台为流量忽视管理。
建议:选信誉高平台,关注整改措施。
❹ 乱象原因
租客逾期或变卖设备
监管缺失:市场规模将超700亿元人民币,但标准化不足,纠纷频发。
信息不对称:权责不清,双方互不信任。
信用体系不完善:失信成本低,难以约束违规行为。
资料来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