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香港网络名人们在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打卡。\大公报记者郭涛摄
【大公报讯】记者郭涛敦煌报道:“当我站在第八届敦煌文博会的开幕式现场,看着各国嘉宾齐聚一堂,共话‘一带一路’文明愿景,那种国际视野带来的欣喜与震撼,让我真切感受到了甘肃的开放胸襟。”长期在香港生活的张玉琳,谈及敦煌文博会之旅,依然难掩激动。
9月20日至22日,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甘肃敦煌举行。在这场以“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明互鉴”为主题的盛会中,来自97个国家、8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的300多位境外嘉宾参会,香港不仅派出包含驻京办代表、企业家的代表团,香港天籁乐团和香港中乐团等还带来了专场演出,成为两地文化联动的生动注脚。其中,由甘肃省委宣传部、香港大公文汇国际传播中心联合主办“香港网络名人走进敦煌文博会”,让来自香港的网络名人带着对中华大地的好奇与向往,踏上了这片承载千年文明的土地。
香港网络红人工作者协会主席高松杰作为土生土长的香港青年,聆听中外嘉宾围绕文明互鉴展开深入对话后,对“丝路精神”有了更加直观认知:“这是实实在在的交流与合作,是不同文明携手共进的生动实践。”
除了文博会的国际风采,甘肃绝美的自然风光与厚重的人文遗产,也给来自香港的网络名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在鸣沙山东麓,断岸上绵延1600余米的莫高窟洞窟群,让书本中“丝路明珠”的描述瞬间化为直击心灵的震撼。735个现存洞窟里,4.5万多平方米的壁画色彩依旧鲜活。“以前只在书本和纪录片里见过莫高窟,今天亲眼看到,才明白为什么它能成为世界奇迹。”参加活动的关茵瑕说。
此次甘肃之行,不仅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一次启蒙之旅。
两地合作潜力巨大
高松杰坦言,面对莫高窟的千年壁画,他触摸到中华文明的厚重与包容──莫高窟壁画里的西域纹饰,是不同文明交融的印记;文博会上的中外交流,是丝路精神的当代延续。张玉琳也表示,甘肃的文化深度与香港的国际广度,是“天作之合”,让她看到了两地合作的巨大潜力。
“这种生动直观的文化交流,对于打破信息隔阂、增进香港青年对国家的认知,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香港大湾区青年教育协会总干事张静茵说,计划下一年度组织专题学习交流团,让更多香港青年亲身来到敦煌,理解丝路精神的时代意义,增强对国家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这次旅程让我看到,香港与甘肃的合作,远不止于旅游。”张玉琳提出,或许两地可以探索建立更深入的“文化数字伙伴”关系,利用香港在数字化、国际传播方面的优势,将莫高窟等文化宝库以沉浸式VR体验等更前沿、更吸引年轻一代的方式推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