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在北京一家影城,观众在自助取票机前取票入场。\大公报记者任芳颉摄
“2025年国庆档电影总票房表现亮眼,不仅是影视产业内容供给能力提升的直观体现,更揭示了‘电影+’模式在文化消费领域引发的结构性变革。”内地青年导演张书虎表示,电影已从单一的观影体验载体升级为跨行业消费的枢纽节点,通过“电影+旅游”“电影+美食”“电影+交通”等多元场景的深度融合,构建起以电影IP为核心的消费生态闭环。
张书虎分析称,假期期间,多部热映影片的取景地随之成为旅游打卡点,“电影+”打破了影院的物理边界,一张票根能串联文旅与美食,兑换景区优惠、餐饮折扣。电影IP能激活实体空间,让观影延伸为一场线下体验。与此同时,“电影+”也重构了创作与体验,如在影片中融入非遗、戏曲等元素,以及通过“电影+民乐”“电影+XR”等形式让观众从“看电影”变成“入电影”。
张书虎认为,“电影+”模式的深层价值在于其作为文化消费枢纽的连接能力。随着“中国电影消费年”相关部署的深化,电影将更深度地融入文旅、交通、餐饮等场景,形成“电影+X”的开放生态。这种生态的成熟需要内容供给的持续创新,更需要跨行业标准的统一、消费权益的互通、服务体验的升级,逐步助力“电影+”从现象级消费潮流升级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