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著名学者荣宏君指出,张伯驹先生的捐赠填补了众多文物领域的空白。\受访者供图
作为研究张伯驹的著名文化学者,荣宏君曾撰写《张伯驹年谱长编》《张伯驹与故宫国宝》等多部有关张伯驹的专著,并在央视主讲《国宝传奇张伯驹》系列节目,受到业界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荣宏君现正在主编《张伯驹全集》。
在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时,荣宏君介绍,北京故宫博物院景仁榜上庄重地镌刻着近800位捐献者的姓名。“在众多的捐献者中,大收藏家张伯驹显得格外耀眼。”荣宏君说,张伯驹曾为收藏保护稀世书画珍品费尽周折,甚至不惜抵押房产、散尽家财,只为国宝能永存吾土,不致流失海外。其平生收藏书画之精与价值之高,在近代收藏史上堪称翘楚。时值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之际,故宫特别推出书画大展,其“百年守护”首章便重磅呈现了王珣《伯远帖》、李白《上阳台帖》、黄庭坚《诸上座帖》等国宝级书画。而这三件珍贵文物得以永陈故宫,均与张伯驹先生有着深厚渊源。
启功曾赞誉张伯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民间第一藏”。与部分收藏家不同,张伯驹在投身收藏之初便立下誓言:“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这份初心贯穿了他整个收藏生涯。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深受国家文物保护政策的触动,于1956年7月,将毕生珍藏的八件珍贵法书无偿捐献国家,这些文物已然成为故宫博物院的核心馆藏。
荣宏君说,如今,故宫博物院已走过百年历程,张伯驹捐赠的国宝依然静静地陈列在馆内,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文脉的传承。这位国宝守护者虽已远去,但他与故宫国宝之间的故事,却早已融入到故宫的百年记忆里,成为跨越时光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