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部署
•根据不同政务场景需求与现有技术基础,审慎选择人工智能大模型实施路径。
•以统筹集约的方式开展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避免“碎片化”安全风险。
•加快构建客观反映公共政策、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和治理实效的高质量政务数据集和知识库,支撑政务大模型的优化训练。
运行管理
•建立健全涵盖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全周期管理体系,防范模型“幻觉”等风险。
•建立人工智能大模型常态化更新机制,加快功能优化,深化场景应用。
•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做好用户身份识别和权限管理。
•推动形成安全风险威胁信息共享和应急处置机制,按照规定及时处置并报告安全事件。
•防止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和敏感信息等输入非涉密人工智能大模型,防范敏感数据汇聚、关联引发洩密风险。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实施
•加快推进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和重点标准研制,及时总结推广典型场景和创新应用。
开展监测评估
•构建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全流程监测评估体系,持续迭代优化。
做好培训宣传
•增强工作人员应用能力和水平,提升全民数字素养。
大公报记者苏雨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