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广东江门一个港资企业食品产业链链主企业的生产车间。\大公报记者卢静怡摄
20年前,广东启动省级产业园区建设,开启了港商熟悉的“腾笼换鸟”大潮,一批批传统制造业从珠三角迁往粤东西北。如今,广东全省共有106个省级产业园区,年均规上工业产值达2.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平均每年落地超过550个亿元项目。“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启动在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加速打造产业链主引擎。
10日,广东省加快推进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打造“百千万工程”产业主引擎工作推进会在广州举行,新一轮的产业园区建设是以产业园建设引入产业链。广东提出“三招”发展产业园区,推园区标准化建设、“以园聚链”、强化财政与用地支持,将从标准化、产业链化、资源化三方面破题,加强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对接,推进产业园区提质升级。\大公报记者 卢静怡
2005年,广东在珠三角制造业外迁、产业转型的压力下,启动建设省产业园区。新一轮的产业园区竞争,已不仅是土地和成本的竞争,而是产业链完整度的较量。广东产业园区的发展正从“招商建园”演变成“以园聚链(产业链)”。
推动财政向产业园建设倾斜
“如今,产业园区已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姚珺表示,“广东省省级产业园区设立20年了,园区规上工业产值提升了20倍,占地区工业比重近5成,贡献地区税收近7成。”然而,广东省产业园区也暴露出一些短板,部分园区主导产业不够鲜明、招商引资能力不够强,部分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曾进泽表示,广东将建立完善全省园区产业链协同机制,加强园区内外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的对接合作,推动上下游在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的协同发展。他强调,省工信厅将与财政厅、自然资源厅加强协调,推动财政资金、专项债及用地指标向园区标准化建设倾斜聚焦。“我们将加快推进产业园区‘以园聚链’。”曾进泽表示。
产业园区助力梅州经济快速发展
这一产业链的转移和合作,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及周边“融湾”城市的合作发展中尤其突出。粤东西北城市代表、梅州市政府党组成员、梅州融湾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张文杰表示,园区抓住广州与梅州产业共建的契机,引入广州多家龙头企业。“园区设立广梅食品产业投资基金,吸引中农信果汁、珍稀食用菌等上下游企业落地,带动食品加工全链条发展。”
梅州融湾产业园区正探索一套融合“国企与民企协同、制造业与金融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的创新发展模式。园区引入民企晟鑫公司生产铜杆,并通过国企广梅投公司获得6亿元银行授信,为晟鑫公司提供原材料采购资金,同时向嘉元、盈华等铜箔企业供应铜杆产品及账期支持,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该模式助力梅州上半年经济增速居全省首位,预计将在今年为梅州带来70亿元工业产值及超百亿元商贸销售额。
广州则以“小而美”的园区发展模式吸引“专精特新”企业。广州市工信局局长张建华介绍,广州工业用地紧张,广州聚焦“专精特新”企业,盘点出17平方公里的140个重点服务项目,引育规上工业企业近500家、专精特新企业约8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