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至今年5月,深圳已开放2101公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道路。图为小马智行全无人车辆在深圳接载乘客。\大公报记者郭若溪摄
近日,《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以“放开车内全无人测试”、“实施道路分级管理”为两大核心突破点,进一步放宽车辆路测申请门槛,降低申请成本等,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注入新动能,加速深圳千亿级智能网联产业布局。
《征求意见稿》将支持车内全无人测试场景,允许企业开展车内全无人道路测试、示范应用活动。此外,《征求意见稿》国内首创“四级道路分级”体系,按复杂度从低到高划分为一级(低复杂度)至四级(超高复杂度),企业需按等级进阶申请路权,这一机制将大幅提升测试效率,加速产业集聚。\大公报记者 郭若溪深圳报道
据了解,车内全无人已成为各地智能网联技术研发和科技竞争的焦点,各地加速迭代完善政策支撑体系,2024年全国已累计开放全无人路网约9800公里,发放全无人牌照超710张。北京、广州、武汉等地车内全无人趋势显著。
依据《征求意见稿》,深圳将支持车内全无人测试场景,允许企业开展车内全无人道路测试、示范应用活动,支持企业在复杂场景进行技术验证,推动高阶自动驾驶产品应用落地。同时将建立异地互认机制,允许道路测试异地测试结果互认,简化异地主体的申请流程及申请成本,吸引国内企业集聚深圳开展无人化测试活动。
首创四级道路分级测试
为鼓励企业在深开展路测,《征求意见稿》降低了企业路测申请成本,包括降低车辆一致性检测的要求,放宽首次申请车辆批次的自动驾驶功能检测比例──首次申请按照不低于2%的比例进行自动驾驶功能检测及1000公里实车测试,以及允许同一批次的同车型、同系统、同架构车辆无需重复进行自动驾驶功能检测及实车测试,减少企业申请负担。
《征求意见稿》还放宽了路测申请门槛。首次申请无人载人测试或者示范的车辆由目前规定的5辆增至10辆,申请无人载货测试或者示范的车辆最多不超过20辆,引导企业优先开展无人载货测试。在安全保障方面,企业需建立远程监控平台与实时通讯系统,每次测试前核查信号质量,确保紧急情况下能远程接管车辆;每车配备专职安全员,形成“技术+人工”双重防护。
记者留意到,《征求意见稿》国内首创“四级道路分级”体系,按复杂度从低到高划分为一级(低复杂度)至四级(超高复杂度),企业需按等级进阶申请路权,这一机制将大幅提升测试效率,加速产业集聚。
为企业提供自动驾驶“实战场景”
在降低企业成本方面,道路分级管理让企业可根据技术成熟度选择适配路段,避免“高复杂度道路测试低阶技术”的资源浪费;叠加“跨区测试结果互认”“同车型免重复检测”机制,预计可降低企业测试成本30%以上。同时,全无人测试的放开,为百度Apollo、华为ADS、小鹏汽车等企业提供了“实战场景”,有助于攻克远程接管、极端天气应对等技术难点,推动L4级自动驾驶从“实验室”走向“道路”。
此外,高等级测试道路的开放,将吸引传感器、高精度地图、车路协同等上下游企业落户,形成“测试─反馈─迭代─量产”的产业闭环,进一步巩固深圳在智能网联领域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