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第七届“太和论坛”现场。\大公报记者江鑫娴摄;右图:第七届“太和论坛”11日在北京开幕,来自五大洲26个国家的文化遗产、博物馆及相关领域专家出席本次论坛。\受访者供图
第七届“太和论坛”11日在北京开幕。来自五大洲26个国家的文化遗产、博物馆及相关领域专家,围绕“世界博物馆高质量运营与管理创新、世界遗产地绿色可持续发展、博物馆‘文化 +科技’融合应用”三大热点方向展开深度研讨。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在开幕式作主旨发言时透露,截至2024年年底,故宫文物藏品总数达1951091件/套,其中52%的藏品已经完成数字化采集。他表示,要逐步把故宫博物院建成国际一流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大公报记者 江鑫娴
本届论坛由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由公益慈善研究院独家捐助。在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的重要历史时刻,本次论坛的召开旨在推动全球不同文明、世界文化遗产地及博物馆之间交流对话与和谐共生,并为故宫博物院在新的100年中创造发展机遇,拓宽合作领域,描绘宏伟蓝图。
香港黄廷方慈善基金资助人才交流
王旭东表示,未来,故宫博物院将以“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建设为支撑,通过深化文物保护研究、推动数字化应用、活化文化传播,全面提升其国际影响力。逐步把故宫博物院建成国际一流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
“故宫博物院非常重视国际人才的培养和交流。”王旭东特别提到了故宫此前推出的一个双向学者交流计划──太和学者计划。该计划遴选全球相关机构学者到故宫博物院来进行三个月以上的交流活动,亦遴选故宫自己的学者走向世界。“这项计划由香港的黄廷方慈善基金资助。我们欢迎各位同仁推荐同事,甚至包括你们自己能够来参与太和学者计划。”他向与会的国际文博专家发出了邀约。
关于“数字故宫”建设,王旭东表示,数字故宫是在数字时代故宫博物院重要的创新,目的是通过数字技术实现文物信息资源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2019年起,故宫以每年七八万件的速度来推动推进高清影像的采集。已有超过100万件(套)的文物和古建筑得到数字化采集,实现了十万件文物的高清影像共享。
港故宫:融合香港视角 和世界对话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在论坛发言时表示,该馆开馆以来,已举办展览28项目,参观人数已超过340万,观众平均年龄33岁。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致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推动世界文明对话,展出故宫博物院精选藏品及世界各大博物馆艺术珍品。同时,融合香港视角、全球视野与创新策展手法,推动国际合作。为社群创造一个促进学习、对话、伙伴、创意和跨界合作的平台。
吴志华认为,透过培养社群成员的归属感,博物馆可以增加参观人数、收入和整体影响力,从而促进机构的成长和发展。他建议,要进行社群调查和举办论坛,以了解他们的兴趣和关注。其次要消除文化和设施障碍,提高通达性和包容性。第三是透过节目合作和内容开发,促进更多社群参与,吸纳不同的声音。另外,要深化科技和数字项目,更广泛地接触本地和全球观众。同时,推动文创产业,将文化使命与商业思维和创新结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施行这些策略,以新科技增强观众体验、致力培养社群归属感并促进全球文化交流,成为一所“智慧”和“连结”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