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扫码看全文
【大公报讯】新华社15日发表长文,题为《坚决打好攻坚战持久战─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新时代经济工作述评之三》。文章指出: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洞若观火的眼光与坚如磐石的定力,引领中国经济在变局中开新局,在危机中育新机,在闯关夺隘中破阻前行。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国经济发展不断赢得主动权,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夯实发展基座。
统筹发展和安全,必须勇于和善于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必须清醒认识前进道路上进行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
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无不是一场场攻坚战持久战。坚决打好攻坚战持久战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方面,饱含驾驭复杂局面、推动事业发展的实践智慧。
保持宏观大局稳定─强调“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不能把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不能把持久战打成突击战,也不能把攻坚战打成消耗战”;
坚持开放合作共赢─指出“二十年前甚至十五年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今天反而是我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积极主动同西方国家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作斗争”;
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提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努力增进国际科技界开放、信任、合作,以更多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并有效维护我国的科技安全利益”;
一个个高瞻远瞩的判断、一次次科学果断的决策,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中国不断夺取新胜利指明方向。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庄严宣布。
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党中央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一场场攻坚战持久战中赢得先手、占领先机,展现了高超的治国理政智慧。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举措,在风云变幻中更显自主、笃定。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大局”的重大战略论断,标定了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时空坐标。
在高质量发展战场上,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优势新动能;在乡村振兴战场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风险防控战场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完善制度守牢底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攻坚战持久战锚定方向,不断赢得历史主动。
“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9月28日上午,随着第一辆车驶过桥面,新的世界第一高桥正式通车。在地无三尺平的贵州,数万座大山,困住了当地群众通江达海的梦想、阻挡了共同富裕的脚步。出山,是人们千年来的梦想所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进入桥梁建设的“冲刺期”,一座座桥梁让曾经的“山地王国”变身“高速平原”。“通一座桥、兴一片业、富一方百姓”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长河奔腾不息,征程未有穷期。前进路上,既要打好一场又一场攻坚战、遭遇战,更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打好持久战。“有些事要打攻坚战,有些事要久久为功。”“当前反映最为集中、最为迫切、需要打攻坚战的,就抓紧改;需要久久为功、打持久战的,就徐图之。”
把握好快与慢的节奏、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生动体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智慧。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想在前面,切忌贪大求快、刮风搞运动,防止走弯路、翻烧饼。”
谈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谈及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实现14亿人共同富裕,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谈及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叮嘱,“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有耐心,有历史的耐心”。既集中力量攻克难关,亦锚定方向、久久为功。
在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的万里风沙带上,黄与绿交锋数十年,一代代治沙人成就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传奇。2023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明确部署,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要求保持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幹,锲而不舍推进“三北”等重点工程建设。
变化正在发生——塔克拉玛干沙漠戴上“绿围脖”、科尔沁沙地正重现草原风光、黄河“几字弯”逐渐铺展着“金沙蓝海绿洲”的画卷。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
心系长江之变,习近平总书记上大坝、走港口、进村庄、入企业、看城市,踏遍长江上、中、下游,先后四次主持召开座谈会,谋划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的发展之道;牵挂黄河之“病”,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主持召开座谈会,谋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沿黄省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以“千年大计”推进雄安新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推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这座“未来之城”;…………
历史总是在接续奋斗中书写,事业总是在锲而不舍中成就。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一场关乎长远发展的宏伟征程,不会一帆风顺,甚至会遇到难以想像的惊涛骇浪。2020年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这一深刻论断,为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提供了宏阔视角,也为后续战略布局奠定了理论基础。
当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全面部署,明确这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路径愈加明确,底气更加充沛。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谋划,近年来党中央持续深化部署,聚焦畅通国内大循环、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质量等关键任务立柱架樑。其中,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激活全局的“棋眼”与关键突破口。
从出台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到布局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党中央坚持从顶层设计破题,以久久为功的韧劲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大市场”向“强市场”稳步转变。驾驭中国经济巨轮无惧风雨、破浪前行,既要拿出“闯”的勇气攻坚克难,也要保持“稳”的定力久久为功,不断积小胜为大胜,塑造中国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中的新优势。
时代长卷,在挥毫泼墨间尽显战略定力。事业新篇,在滴水穿石中涵养深厚根基。
当前,“十四五”规划收官在即,“十五五”蓝图谋划在即。
站上新的历史起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以斗争精神攻克难关,以战略主动赢得先机,以久久为功铸就辉煌,继续打好一场场攻坚战、持久战,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