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提振消费可以从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入手。图为9月21日与会嘉宾在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参观。
扩大内需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之举。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从总需求看,“十五五”时期,中国必将要更多依靠居民消费的持续扩大和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来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努力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提高居民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提高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比重,提高国有资本收益划转社保的比重,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释放潜在消费需求 撬动增长
“两新”等现有政策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近期服务消费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董煜表示,服务消费对稳增长的带动作用不亚于实物消费,且对稳就业具有重要意义。稳就业在当前的经济工作中是位于前列的要求,且在中长期也始终是经济工作关注的核心目标,要把提振服务消费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行中长期规划。
“提振消费还可以重点从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入手,下一步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董煜认为,可以从居民收入结构角度出发,为不同收入阶层创造更多适宜的消费场景,尤其是通过取消或减少消费限制,释放潜在消费需求,这种举措往往不需要财政资金的投入就能产生经济撬动效应。
支持消费品和服务向中高端迈进
“若‘十五五’时期经济发展的思路转变到更多依靠居民消费的持续扩大上来,产业发展的方针也要进行必要调整,把积极发展消费型产业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杨伟民同时提到,现在产业发展的方针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中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很多,其中与消费型产业不发达有一定关系。要鼓励发展高端消费品,包括奢侈品。有高收入群体就必然有高消费,必然要生产制造高端产品。这样,生产、分配、消费才能循环起来,要支持所有的消费品和服务向中高端迈进。
杨伟民表示,扩大居民消费潜力最大的是教育、医疗、健康、体育、养老、文化等服务业。在这些领域,公共服务与非公共服务并存,政府主要负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应该交给市场,让民营经济和外资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