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十五五”期间,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功能有望得到提升。4月13日至16日,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第三届香港国际创科展、第二十一届香港春季电子产品展。图为展商展示协作机器人。\中新社
“十五五”时期是国家夯实基础、全面发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也正值“一国两制”实践迈入新阶段,香港加快实现由治及兴的重要时期。港澳问题研究专家、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在接受大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国家正在擘画的“十五五”规划,料将延续以往做法,设立专章,把港澳纳入未来五年国家整体发展布局。
未来五年,香港关键在于要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巩固并提升“十四五”规划赋予的“八大中心”定位及传统优势,同时谋划培育新的战略价值,在国家发展蓝图中找准坐标,实现更快、更好、更全面的发展。“期待到2030年,香港成为一个更加繁荣稳定、多元开放的国际都会。”\大公报记者 马静
郭万达表示,国家“十四五”规划中赋予香港八大中心定位,围绕香港优势所定,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规划。未来五年,香港仍然要紧紧围绕八个中心定位,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继续发挥独特优势。郭万达进一步指出,香港的独特优势可主要概括为“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国际化营商环境、普通法法律体系及“联通内外”的枢纽地位。
“十五五”期间,香港三大独特功能定位可进一步凸显。首先,可进一步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在离岸人民币业务方面优势显著;当前在2024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第三,科创金融领域全球第一;IPO融资额回升,黄金等大宗商品交易活跃,且香港坚持零关税政策,受国际制裁的影响相对有限。
其次,香港国际航运与贸易中心功能可进一步强化,虽然香港集装箱港口增长量下降,但仍是全球供应链重要节点,香港航空枢纽业务增长,离岸贸易、航运金融与保险业务提升,数字贸易等新型贸易形态也在逐步发展。第三,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与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功能有望得到提升,香港人工智能领域有扎实基础,5所大学跻身世界百强。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汇地,文化艺术交流作用凸显,“这两大中心定位虽是‘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新方向,目前已经形成一定基础,未来可进一步发展。”
培育新质生产力 成为策源地应用地
郭万达还指出,香港可凭借独特优势培育三个新的战略价值,其一,可培育国际高端要素集聚价值,在当前中美博弈背景下,香港在人才、数据、技术等高端要素集聚优势显现,尤其人工智能所需的算法、算力、数字金融和稳定币、数据资源方面,香港具备独特吸引力;其二,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的价值,香港人工智能研发与应用场景广泛,生物医药领域政策近期也进一步优化,低空经济从法律、应用场景到规划逐步推进,香港在一些领域可成为新质生产力策源地或重要应用地;其三,新型工业化与绿色发展的典范价值,国家当前提出新型工业化,香港也提出要发展新型工业并成立新型工业发展办公室,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香港还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城市发展,这些都契合国家新型工业化与绿色发展需求。
融入国家统一大市场建设
“无论是巩固提升传统优势,还是培育新的战略价值,都要着眼于‘国家所需,香港所能’这个核心,要建立在香港独特优势基础之上。”郭万达表示,“十五五”期间,香港要在国家蓝图中找准坐标,需要主动对接“十五五”规划港澳篇章,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双循环、统一大市场等国家战略。在粤港澳大湾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地”的“一点两地”新定位下,推进规则衔接与要素流动,助力大湾区市场一体化,融入国家统一大市场建设。进一步强化开放与改革作用,发挥在制度型开放、“一带一路”对外开放中的功能,巩固传统优势、培育新优势,通过改革适配国家发展需求。
“期待到2030年,香港是一个更加繁荣稳定、多元开放的香港。”郭万达说,通过巩固传统优势、培育新优势,香港将实现经济多元,激发创新活力;改善民生福祉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国际枢纽地位与国际网络,强化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大都市属性,同时推进宜居、绿色、智慧香港建设,在2027年香港回归30周年时展现更好发展面貌,并为2030年目标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