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图为10月17日,观众在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了解可载人飞行器。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23日发布公报,全会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十二项重大部署,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贾若祥接受《大公报》采访时表示,唯有牢牢把握实体经济核心,做大做优做强实体经济,才能在贸战冲击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公报记者 任芳颉
全会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全会提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要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
同时,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确保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要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
全会提出,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叠加效应,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发挥重点区域增长极作用,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要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区域联动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
贾若祥指出,当前,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已现成效,在先进制造、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不仅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能力,更拓展了高质量发展的多元化发展路径。他举例,苹果、特斯拉等美企选择在中国投资建厂,正是看好中国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广阔的市场空间与较低的生产成本。
打造“稳定锚” 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全会提出,“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贾若祥表示,实体经济是应对国际不确定性的强大“稳定锚”。面对国际环境深刻复杂变化,中国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他指出,实体经济通过促进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持续提升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韧性与可持续性,夯实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不断提升对全球增长的贡献率。这种确定性为中国应对贸战冲击、抗衡美国贸易霸权提供了坚实支撑,以国内大循环更好牵引国际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避免“脱实向虚” 增强发展可持续性
‘“发展始终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尤其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持续将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贾若祥表示,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期出现实体经济外流和产业空心化现象,过度过快的“脱实向虚”影响经济发展可持续性,而中国始终牢握实体经济这一核心,通过做大做优做强实体经济,确保高质量发展的韧性与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