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扫码看全文
【大公报讯】新华社29日发表长篇文章《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诞生记》。文章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再次镌刻下时代印记。2025年10月23日,如潮的掌声中,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这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戮力进取,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不断开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局面。
高瞻远瞩 定向领航
早在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十五五”规划要确定什么样的目标任务,要提前研究,总结评估“十四五”规划落实情况,切实搞好“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工作。
2025年1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先后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文件起草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1月下旬,党中央下发通知,就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议题在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同时通过一定方式征求部分党外人士意见和建议。
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件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鲜明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十五五”时期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深邃思考、深谋远虑,阐明制定好“十五五”规划建议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是有效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新变化、在世界百年变局中赢得战略主动的需要。制定好“十五五”规划建议,精准研判内部形势和外部环境,科学谋划思路举措,对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至关重要。
集思广益 汇聚共识
2025年春节刚过,北京西郊,规划建议起草工作正式启动。规划建议起草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全程指导,多次就起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多次主持召开相关会议听取文件起草工作情况汇报,指导研究重大问题,提出重要修改意见,自始至终发挥着定向把舵作用。
今年3月,全国两会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和云南考察调研,进侗寨、访古城,看产业、话振兴,指引云贵大地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发进取。4月,上海;5月,河南;7月,山西……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走进基层,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2月下旬,6个调研组赴12个省区市,分别访谈省区市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召开相关座谈会;深入企业、社区、学校、乡村、工业园区、开放口岸等66个基层单位实地调研,访谈干部群众270余人。
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当面听取7个省区市主要负责同志的意见和建议。5月至6月,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央领导同志先后主持召开3场座谈会,听取经济界、科技界和基层代表的意见。
5月20日至6月20日,“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络征求意见活动。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吸纳”。这次活动共收到群众有效建言311.3万馀条,经梳理摘编,形成27个方面具有建设性、代表性的意见建议1500余条。
8月4日起,规划建议稿在党内一定范围组织讨论、征求意见。8月27日,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规划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建议。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时至9月,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规划建议征求意见稿共提出修改意见2112条。文件起草组认真研究、逐条斟酌,初步增写、改写、精简文字218处。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3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2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规划建议送审稿。
10月20日上午,这份承载重托、高举旗帜、凝心聚力的文件,摆在出席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各位同志面前。习近平总书记就规划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10月22日晚,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规划建议修改稿。修改稿于23日上午再次提交全会分组征求意见,之后作出1处修改,形成建议表决稿。
“通过!”10月23日下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十五五”规划建议表决通过。10月28日,“十五五”规划建议全文通过新华社的电波传向全世界。